目前分類:台灣歲時曆 (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3372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陽曆七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起

節氣釋義

緊接著小暑之後而來的大暑,自古就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古籍中有許多相關的記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此外《通緯.孝經援神契》也說:「小暑後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由此可見大暑時節,乃是一年之中「炎熱之極」的時刻。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6530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月令釋義

陰曆六月,月令名有:荔月、荷月、伏月、焦月、且月…等不同的稱法。

荔月之名,乃因已進入荔枝盛產期,近年雖因不斷的改良品種使得荔枝早在四、五月間就吃得到不過仍屬最應時的水果,台灣俗諺說:「六月荔紅、七月眼黃」荔枝自然成了這個月令最具代表性的名字。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70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節氣釋義

農民曆對夏至的解釋是:「斗指乙夏至,萬物於此,皆假大而極至,時夏將至,故名。」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69  

陽曆六月五日或六日起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節氣釋義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完全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但芒種指的是什麼,卻有眾說紛紜的說法,《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載:「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周禮.地官.稻人》亦表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鄭眾註:「芒種,稻麥也」。另外右民間通行的《農民曆》也載:「斗指已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穀,過此即失敗,故名。」顯示芒種時節,已進入典型的夏天,過了這季節,種植作物的存活率愈來愈小,因此過此季候,便不宜再種植。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0012946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端午節也就是五月節,在台灣有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像是包粽子、配香包、划龍船、午時水、豎雞蛋……等等,每一個活動都相當熱鬧,人們也都歡欣鼓舞地慶祝這個節日,然而,熱鬧歸熱鬧,歡樂歸歡樂,愈來愈多人卻不瞭解五月節的意義,甚至連五月節要準備什麼東西拜拜,要拜什麼神,要怎麼拜祖先都不知道?

端午節的端,代表開始的意思,午指炎熱之意,一天中的午時是指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正是一天中最炎熱的時間,因此端午本來就是傳統歲時節俗中,提醒人們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人要注意防範瘟疫流行的節令,主要的活動,大都是跟驅除瘟疫或風土病有關,香包、午時水、雄黃酒……都是為了驅瘟袪疫而衍生出來的習俗,農業社會時代,家家戶戶都要清掃環境,水溝廁所都要徹底清理消毒一番,屋子外面還要灑一圈石灰,除了可以防止瘟疫發生之外,也可以防止夏天最為活躍的毒蛇入侵。

選擇在五月五日,代表夏天的開始,舉行驅逐惡疫與流行病的相關活動,顯然是因為數字中的五,是由小轉大的關鍵,古早人們的數字觀念,以一為極小,九為極大,單數屬陽,雙數屬陰,民間行事都選擇單數,而五正是從小轉變為大的關鍵,也可以解釋為由春天進入夏天的開始,因此古人也以五月五日做為避夏之始,氣候炎熱卻又潮濕的台灣,一直都是風土病流行的地方,如何防止夏天各種疾病的流行,的確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至於划龍舟,自古以來,就是政治附會的活動,屈原的傳說,顯然是一則政治神話。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6116917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台灣的端午節,自古便以驅邪避凶為要,民間所有可以應用得上的器物都會被用上,許多因外型、發音或顏色可以寓意避凶趨吉的植物,自然更被人們廣泛運用,透過各種志書、古文獻以及古老的口碑,可以發現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和植物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些端年常見的民俗植物中,常見的有:蒲艾、苦草、虎子花、龍船花、益母草…等,大多做為孩子和婦女淨身強體之用。

懸掛在門窗上的是「蒲艾」,其實是多種植物的簡稱。

蒲乃指石菖蒲,為眾多菖蒲中的一類,因其葉的形狀似劍,民間稱之為「蒲劍」,謂可驅邪斬妖,因而成了端午節俗中,高掛在門窗上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植物。客家人端節所插在門窗上的「蒲艾」,經常可見用香茅取代石菖蒲,主因香茅葉形長、狀似劍,且又有香氣,自然成了五月五最佳的驅邪避煞的最佳法器。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0012743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在台灣人的心目中,一年中最重要的三節,分別是:春節、端午以及中秋,一年三節都含有團圓的涵意,端午卻處於民間所謂的「百毒月」之中,且代表一年之中最炎熱季節的開始,因此,無論在歲時的意義及民間習俗上,都有許多特殊之處!

儘管在長期被政治包圍的民俗說法中,端午節一直被視為是一個紀念中國古代伍子胥或屈原的節日,但是在台灣,端午節只是一個典型的驅瘟去疫之節日,高拱乾修的台灣府志說:「端午日,昔人取艾懸戶,採蒲泛酒;今合艾蒲共懸之,謂薄似劍也。以五色長命紳繫兒童臂上,復以繭作虎子帖額上;至午時,脫而投之。所在競渡,雖云弔屈,亦以辟邪;無貴賤,咸買舟出遊。中流簫鼓,歌舞凌波;遊人置竿船頭,掛以錦綺,捷者奪標而去。人家遞為角黍食之;按風土記》,取陰陽包裹未分之義也。」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IMG9209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月令釋義

陰曆五月月令名有蒲月、榴月、皋月…等。蒲月乃因端午時節家家戶戶,於門口懸菖蒲於門楣而得名,民間的端午習俗,要在門窗上高掛艾草與菖蒲;艾為草藥,民間用它驅蚊蟲,蒲指菖蒲,被用來象徵劍,民間用以辟邪。

五月已經進入夏天,民間自古視為百毒之月,因此才會藉著菖蒲的辟邪之徵,成為月令之名。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74  

 陽曆五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起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節氣釋義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是一個描述作物現象的節氣,不了解作物生態的人,並不容易從字面上看出其真正的含意;元代吳澄所撰寫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載:「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此外,民間通行的《曆書》也有類似的記載:「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73  

陽曆五月六日或七日起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節氣釋義

立夏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二分二至」與「四立」等八個節氣之一,據古曆的研究者的考證,「四立」很可能在戰國末年(西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每一個「立」都代表一個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陰曆劃分四季開始之期。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2728  

陽曆四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起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節氣釋義

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也就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節氣名字的來由,元代儒學大師吳澄撰寫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故《說文》云『雨本去聲,今風雨之雨在上聲,雨下之雨在去聲也。』」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727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陽曆四月四日或五日起

節氣釋義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按照民間傳統的算法,冬至過後的第一百零五天為寒食,寒食後三天就是清明,這個時節春天己過半,代表完全擺脫了冬季氣候的影響,進入了典型的春天氣候,天地間呈現出景清氣明的景緻,元代吳澄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民間通行的《農民曆》也載:「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時當氣清景明,故名。」此外更有許多詩詞描繪這個時節豐富的天地物候,更為這個生動的時節,留下了最動人的印記。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歲時釋義

民俗裡的清明,自古便是掃墳祭祖的日子,高拱乾修《台灣府志》載:「清明日,人家展謁墳墓;輿步壺槳,絡繹郊原。祭畢,藉草啣杯,遞為酬勸;薄暮乃歸。」

1.JPG

歲時緣由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294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月令釋義

陰曆三月,為春天的最後一個月,因此有人稱為季春、三春、陽春或是暮春。台海分治之後,中國和台灣的十二月令名也因環境之別而產生許多差異,就以三月來說,中國稱之為「桃月」,主因「桃花怒放,綺麗芬芳,俗謂『三月桃花粉面羞』而名」,在台灣,則以「桐月」名之,來自《禮記》〈月令〉上的說法:「桐始華,田鼠化為鴽…。」顯示這月令正是梧桐花開最盛之期。此外,這時節也是養蠶的農人忙著採桑養蠶之際,因此也被人稱為蠶月」。

月令緣由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78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陽曆三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

節氣釋義

春分的「分」為均分之意,也就是季節過半之意,元朝吳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朝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陰陽出入上下〉載:「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台灣通行的《農民曆》解釋「春分」說:「斗指壬為春分,日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340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二月十九日

◆慶典釋義

日本時代末葉以降,台灣傳統的家屋中,大多數人家的客廳的擺設都是彩繪在玻璃框中的觀世音菩薩畫像,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台灣民間最受人信奉的主神之一,卻少有人知道,這些被大多數民家奉祀在廳堂中的觀世音菩薩畫像,又稱「觀音媽彩仔」,乃是日本統冶末期,日本當局為了推行「皇民化運動」,規定台灣人的客廳中不得奉祀神主牌位,必須將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集中送到村里行政單位,再擇期予以銷毀,台灣人被迫交出神主牌位,卻又偷偷新刻了一個,但如果供奉在客廳一定會被發現而惹禍上身,但祖先牌位又不能隨處供奉,最後才有人想到以供奉日本佛教密宗的觀世音菩薩名義,將觀世音菩薩彩繪成玻璃圖像,如此一來,每一幅「觀音媽彩仔」都佔相當大的面積,如此便可將祖先的牌位藏在「觀音媽彩仔」之後,而不被日本人發現了。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