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12946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端午節也就是五月節,在台灣有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像是包粽子、配香包、划龍船、午時水、豎雞蛋……等等,每一個活動都相當熱鬧,人們也都歡欣鼓舞地慶祝這個節日,然而,熱鬧歸熱鬧,歡樂歸歡樂,愈來愈多人卻不瞭解五月節的意義,甚至連五月節要準備什麼東西拜拜,要拜什麼神,要怎麼拜祖先都不知道?

端午節的端,代表開始的意思,午指炎熱之意,一天中的午時是指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正是一天中最炎熱的時間,因此端午本來就是傳統歲時節俗中,提醒人們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人要注意防範瘟疫流行的節令,主要的活動,大都是跟驅除瘟疫或風土病有關,香包、午時水、雄黃酒……都是為了驅瘟袪疫而衍生出來的習俗,農業社會時代,家家戶戶都要清掃環境,水溝廁所都要徹底清理消毒一番,屋子外面還要灑一圈石灰,除了可以防止瘟疫發生之外,也可以防止夏天最為活躍的毒蛇入侵。

選擇在五月五日,代表夏天的開始,舉行驅逐惡疫與流行病的相關活動,顯然是因為數字中的五,是由小轉大的關鍵,古早人們的數字觀念,以一為極小,九為極大,單數屬陽,雙數屬陰,民間行事都選擇單數,而五正是從小轉變為大的關鍵,也可以解釋為由春天進入夏天的開始,因此古人也以五月五日做為避夏之始,氣候炎熱卻又潮濕的台灣,一直都是風土病流行的地方,如何防止夏天各種疾病的流行,的確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至於划龍舟,自古以來,就是政治附會的活動,屈原的傳說,顯然是一則政治神話。

端午節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附近寺廟以及家中供奉的神明為主,但由於端午是傳統台灣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大團圓日,因此歷代祖先也要一起團圓,於是要特別隆重祭祀祖先;早期台灣社會物資匱乏,過年過節要拜神又要祭祖,如果每種祭祀對象,都要準備一種祭品祭祀,大多數的家庭都無力負擔,因此民間祭祀也就衍生出了一種習俗,就是拜過天神的祭品,可以用熱水燙過後再拜地祇,拜過地祇的,重新煮過後可用來拜祖先,如此便可節省許多祭品。

端午節祭神或祀祖,祭品用三牲或五牲均可,加上水果、清茶、酒水之外,還要有粽子,以及菜頭粿或發粿,燒給神明的金紙可用大壽金、壽金、刈金或福金組成的四色金,也可以只用壽金和刈金;至於祭拜祖先,也可以用同一付牲醴,但要重新燙過或煮成菜碗,金紙則用刈金和大銀。

端午節既要拜神,又要祭祖,因此一大早就要拜神,完後把那些祭品煮成一碗一碗的,可用來祭祖,祭拜完祖先,那一碗碗的菜飯,直接端上桌就可以吃了,完全沒有忌諱,主要是因為人和祖先相當親近,本來就是一家人。

同樣是拜菜碗,但如果是拜地基主的,就少有人直接端上飯桌上食用了,大都要重新倒入鍋中燙煮一番,再起鍋食用,這點也充分顯示出人和孤魂野鬼之間的疏離關係。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