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8294857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七月十八~二十日

慶典緣由

座落在新埔鎮枋寮里的義民廟,它的由來包含著二次歷史事件,一是發生在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再起事於彰化,很快地戰火波及全台灣,新竹地區的客籍人士又起來赴援官軍,此役更造成了無數的傷亡,乾隆皇帝為了嘉勉他們的義行,先賜「懷忠」,後又敕賜「褒忠」作為表旌。這次事件用二、三十輛牛車才裝載完畢的骨骸,原本要運到關西去埋葬,當牛車走到枋寮義民廟現址時,竟然不約而同停了下來,無論怎麼趕都不肯走,才決定把骨骸埋在廟址後山,兩年後,在當地士紳林先坤等倡導下,枋寮義民廟開始興工,歷經五年才完工。到了清咸豐十一年,戴萬生事件又死難了許多客籍人士,遺骸也收葬於此。

由於這三次的事,所死難的人士包括六家、下山、芎林、枋寮、新埔、五分埔、石岡、關西、大茅埔、北埔、湖口、楊梅、溪北、溪南等村落的人士,因此從清道光十五年起,十四庄的人士協調在每年七月二十日當天舉行中元祭,每年由一個村庄負責主祭,到了日本時代,義民廟曾被大火燒光過,一年一度的普渡祭典不得不縮小規模,太平洋戰爭後,溪北分為新屋及觀音兩庄,變成十五聯庄,這個延續了一百五十餘年香火的「義民廟」更是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比一年盛大。

慶典特色

新埔的義民節則是中元之後另一個普渡盛會,這個由十五聯庄輪流主辦,純屬客家人的普渡活動,最引人之處莫過於上千斤的神豬競賽,各主人們為突顯神豬,更以各式彩棚、花燈裝飾成一座美輪美奐的豬羊棚,令人目不暇給。

慶典活動

*十八日

˙豎燈篙

普渡時豎燈篙的用意,乃是在普渡之前,召降神祇鬼靈前來享用。

民間相信燈篙豎得愈高,招聚的鬼魂愈多,但一般的普渡,為免餓鬼太多無法應付,大都只是豎二、三丈高左右,只有在大普渡時,才豎五丈以上的燈篙。

大部分的醮祭法會普渡盛會,都把豎燈篙視為重要的起頭戲。

「燈篙」乃指懸掛有旗幡以及燈幟的高竿,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向來被視為請神招鬼最重要的器物,主要的燈篙目的有二,一是邀請天上諸神前來鑒醮及共享功果,二則招引陰間的孤魂野鬼前來共享孤食。

豎燈篙之前,先得決定燈篙的形制,並派人找為留頭帶尾的長竹子,並在預定的高度裝好滑輪,穿好繩子,預定豎燈篙的地方也要先挖好地洞或打下木樁,此外,其他諸多配件也要事先準備妥當。

豎燈篙的儀式,也有繁簡之分,大醮典中由道士行「祀旗掛燈」科儀,小規模的祭典,僅由道士或僧人誦經祈求,將配件掛在滑輪上的繩子上,一切準備妥當,或先在燈篙下煮油清淨,或由高功敕符祛邪,便將天地布、幡頭等旗之幟昇起,到了固定位,將燈上的燈點燃,豎燈篙之儀,也就全部完成。

福佬人豎燈篙,有豎三根、五根甚至多達六十根(一九八五年冬,屏東北極殿祈安清醮)的,此外還有廟右陰竿、廟左陽竿之分,陰竿主為招請孤鬼而豎,設有地布、地錢、高錢和七星燈,陽竿為祀玉皇、三宮大帝而置,佈置有天布、天錢、天燈、醮旗和令旗。

義民廟所豎的燈篙,則僅有三根,豎立的時間是下午,位置則在廟的正前方兩匹石馬之間。豎立的順序是先中次左後右,在燈篙約一半高之處,裝有一滑輪,以供用繩子懸掛起七星燈(中竿)、以供用繩子懸掛起七星燈(中竿)、地錢(右竿)、地布(左竿);燈篙豎起之後,婦女、孩子與帶孝者等身體「不淨者」,不得任意接近。

˙安大士爺

夜間十一點的「安大士爺」,大士爺乃是竹紮紙糊而成,約有兩個人高,事先從紙糊店迎回來,於十八日夜半十一時(即十九日子時之始,屬陰)正式封廟正殿大門,並在鑼鼓的引導下,安置大士爺於大門口,完後,同時得將「寒林所」、「同歸所」及「沐浴亭」安置於大士爺左右兩側。居左的「寒林所」與居右的「同歸所」,都是讓陰間弟兄的歇腳投宿之處,「沐浴亭」則分「男堂」與「女室」兩所,為專供盥洗、沐浴、更衣之處。

「大士爺」亦稱普渡公,民間亦稱作鬼王,祂是任何一個普渡盛會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其身材高大、口吐長舌,青面獠牙,乃為所有孤魂野鬼的統帥;另一方面,其頭頂著觀世音,像是菩薩化身般,可阻擋生人的入侵,保護當境的子民。

*十九日放水燈

放水燈儀式是由當年的「爐主」(負責寺廟祭祀、募款以及其他事項的人士,一般都採輪流制,由地方上有錢、有閒的人士分別擔任)主持,稱作「主會」,另外還選出三至七名地方士紳分別擔任主醮、主壇、主普、主事、天官、地官、水官等,由主會指揮各人職掌。到了海邊或江邊,主會負責主祭,由和尚或道士誦讀祭文,焚燒經衣、金紙,隨後唱炮示意,希望水中的孤魂野鬼到陸上來享用祭品,禮成之後,才開始施放一盞盞糊成房舍,上書各姓氏的水燈,有些地區還有樂團演奏出輕快的太平曲,用來祈福,並感謝過去一年的平安興盛。

新埔義民廟放水燈時,還在水燈裏放置一些銅錢,水燈在河上游施放,河下游處有不少兒童等著撈水燈,但必須等到火熄了之後,才可以開始行動。有些地方的人士則迷信水燈是永遠不滅的,它們將一直漂流到遠處,永照人間太平;放完水燈之後,人們就趕緊離去,如此當然就看不到水燈被水淹滅或燃燒掉了的景況。這種作法顯得相當阿Q,但人世間永遠太平興盛,卻是人人都期盼的啊!

*普渡賽神豬

義民節普渡最受矚目的就是「賽神豬」,在一般的普渡祭典中,豬、羊、雞、鴨原是常見的牲禮,雖也有舉行比賽,但規模並不大,枋寮義民廟每年都有好幾頭一千多斤的「神豬」出現,主要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每年由一個地方輪流舉辦,今年輪值的地方都希望不要輸給去年輪值的村庄,如此,自然一年比一年浩大、興盛了。

這項普渡歷經了一百五十幾年的光景,仍然一年比一年興盛,無論輪到那個村庄,有心想奪得「特等賞」的人士,往往早在兩三年前便開始買下三、五隻小豬來養,養了半年之後便知道那隻豬長得最快,選定「神豬」之後,其餘的豬便可賣了,等到神豬長到三、五百斤時,已經肥得幾乎走不動了,食慾也逐漸不振,主人們便要開始想辦法變換出各種不同的口味來吸引豬,再長了一、二百斤之後,豬的成長更慢,主人們便開始飼以雞蛋、水果,甚至人蔘都在所不惜,除此之外,天熱了要裝電風扇,甚至冷氣給豬享用,蚊子多又不能用殺蟲液,蚊帳便派上用場了,髒了還得替牠洗澡,癢了還得替牠抓癢……難怪當地人士都說:「養大豬比養父母還難!」人們肯為一隻豬投注這麼多的金錢及精力,主要是為了「面子」,希望贏過前一年特等賞的神豬。

七月二十日當天,義民廟前的廟埕上擺著前二十名的神豬普渡,另外還有賽羊角、糊大士爺、起燈篙、放水燈、演野台戲,以及其他五牲祭品,規模相當龐大。其中最受人注目的,便是神豬與神羊,每年普渡之前,參與競賽的神豬要先評審,分出特等賞、優等賞……等名次。普渡當天,入選的神豬置於五彩繽紛的高架牌樓中,牌樓前還置滿親朋好友送來的金牌,公開陳列在義民廟前的廣場上供民眾觀賞。神羊競賽的方式,則以測量羊角的長度為準,但它並不如神豬風光,因此近年來較不若以往受重視。普渡完後,所有的祭品都運回輪值的鄉鎮,剁成桌上肴,供賓客們飽餐一頓,直到深夜,人人祭飽了五臟廟方休。

*奉飯

新竹的義民爺信仰,由於祭祀圈幅員遼闊,早年交通不便,遠地善信祭祀不便,遂發展出特殊的奉飯習俗。

偏遠地方的祭祀圈,往返義民廟要耗時一天以上,除非七月二十的大祭典,平常時日一般善信根本無力前去祭拜,為方便這些信眾,有些地方乃分義民爺的黑令旗,供奉在地方上的角頭廟中,義民爺分靈於地方的廟中奉祀,地方人士為表示虔誠與歡迎,每天都準備祭品菜碗前去祭拜,稱之為奉飯。早期的奉飯,都由人家自由奉獻,後慢慢才發展出某個角頭負責初一,某角頭負責初二,某地負責初三之俗,如此一個月三十天,每天都有人為義民爺奉飯。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人強徵許多台灣子弟到南洋地當軍伕,鄉人無奈,只得求助義民爺保佑,奉飯之俗更為盛行,戰後雖漸不受重視,但每天下午,仍可見到奉飯人家,挑著奉飯敬奉義民爺。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