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122

中部的客家人,從登陸台灣開始,等在他們面前的,彷彿就只有無盡的遷徙路?

清代初葉,來台的客家人最早是在清水登陸的,並且在清水建了調元宮,供奉三山國王,到了清雍正年間,以張姓為首的客家人,入遷到豐原的朴子口,把三山國王的香火也帶了進來,另建萬順宮奉祀,但在清水仍留下大廟及鎮殿神,接手的福佬人並不識三山國王,於是改成了劉、關、張三結義的三仙國王。

 IMG_1133

日昭和10年(公元1935年),中部墩仔腳大地震發生之前,朴子口的三山國王,每年都會在王爺公誕辰(陰曆225日、625925)之前,到清水調元宮進香参拜,充份說明了兩廟的關係。

 IMG_1144

清初三代,對於台灣的原住民族而言,面對的其實是民族存亡的大挑戰,大清國為了保護原住民,劃定了所謂的「番界」,甚至以土丘成堆,做為不同族人的楚河漢界,這條南北縱向的「番界」,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土牛。

土牛內外,原本是不同民族的禁絕地,留存至今的土牛碑,回到歷史的舞台上,可是一方違令不赦的禁止碑,然而,第一個越過土牛的,就是因為移民人數少,同樣受到福佬人壓迫的客家人。

 IMG_1155

隸屬於石岡鄉的土牛,是台中地區保有最多客家伙房的地區,主要是因為這裡從清初三代,便被劃為漢人墾拓的極地,清初渡海來台的客家人,由於移民人口較少,無力與人多勢眾的福佬人對抗,只得不斷地他遷,終於匯集到了這片雖被劃為「番界」,卻是地廣土沃的寬闊平原,儘管入墾「番界」不為清廷允許,但只要有能力和平埔族人達成和平協議,没有誰趕得你走。

現今被改成客家文物館的劉家伙房,不過是土牛眾多客家伙房中的一間,這間倒於九二一大地震的劉家大宅,祖先的墾拓歷史,正是眾多客家人開發內山地區的縮影。

 

 IMG_1177

清代中葉以降,無論對原居的平埔族人,或者是移墾的客家人而言,都因為人數以及其他種種條件的弱勢,在西部平原的生存競賽中,永遠無法和福佬人抗衡,在中部地區,最早相遇的兩個弱勢族群──平埔族人和客家人,於是換了一個競賽場,他們深入土牛溝,在新社和東勢等地,試圖建立新的勢力,只是在這個新的競賽場,客家人很快地喧賓奪主,成了山城的新主人,再次被迫放棄土地的平埔族人,只能往更深的內山,找到最後的安身立命之地。

 IMG_1188

於是,在土牛一帶的山林河階,都成了客家人的聚落,直到今天,依舊是中台灣最典型的客家庄。

位於台八號公路上的大茅埔,是山城的客家庄中,最深入山區的一個聚落,清嘉慶年間,原籍廣東大埔,初在葫蘆墩(今豐原)墾拓的墾首張寧壽,率眾來到這裡開圳闢庄時,面對的是以武力稱尚的泰雅族人,他們為了自保,不只在聚落外設置隘門,聚落中的巷道,也刻意分成筆直與曲折兩種形態,就只是為了增加禦敵的能力。

 IMG_1188

小小的大茅埔庄,四境設有信仰中,替人民防守家宅的將寮,更有環繞在村庄外圍的護庄河,墾拓者從大甲溪上游引水灌溉,不只可以灌溉良田,敵人入侵時,更是護衛村庄的護庄河水…。

IMG_1199

不必問這是個怎樣的客家庄,看過街頭巷尾牆面上的教忠教孝圖繪,關於客家,你一定會自己的答案!

 IMG_4360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