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735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陽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起

節氣釋義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這是個冬將盡春未至的時節,寒流一波波地隨著東北季風南下,儘管天氣的嚴寒和小寒時節難分軒輊,但由於建構二十四節氣的黃河流域,此時處處盡是天寒地凍、積雪不化的嚴寒景象,因此古人大多認為大寒為一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期,《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的記載指出了大寒的名稱由來:「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另外,台灣常見的《農民曆》中,描繪的大寒景像也是一片冰天雪地:「斗指癸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已極,故名。」

節氣緣由

同樣是冰封雪凍的世界,古人認為構成大寒的三候,據《周書》〈時訓篇〉載:「大寒之日,雞始乳;後五日,鷙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大寒的第一候為「雞始乳」,古人認為雞為「麗於陽而有形」的家禽,因此在陽氣漸生之季才會開始飼育小雞,可見此時雞已經可以感受到春天即將來臨的氣息了。第二候的寫法有所不同,《唐書》、《宋》《金史》都寫成「鷙鳥厲疾」,但是《月令》、《元史志》則寫成「征鳥厲疾」,指的都是殺伐之鳥,也就是「鷹隼之屬」,到了這個時節因陽氣漸濃漸有些小動物開始活動,鷹隼等猛禽也重新盤旋在高空上,獵捕食物了。

進入大寒的第三候,馬上就要冬盡春來了,但這個時節,剛開始只在水面初凝的冰,已經凝結成厚厚一層了,「水澤腹堅」的腹,指的是「猶內也」,也就是說此時「上下皆凝,故云腹堅」。

節氣特色

不管是小寒較冷,還是大寒較冷,在中國的黃河流域,傳統社會的人們正忙著造脯,釀酒,積糞,貯蠶草,為過冬過年做準備。

天候方面,由於此時陽氣漸生,厚厚的冰雪開始融化,因此農林漁牧都容易受到寒害,在台灣,只在高山會有一些積雪,但在開闊的農也和沿海的養殖區,依舊會有寒害的問題,到是未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只要一發威往往造成相當大的農業損失,因此,隨時做好農、漁業的防寒,是這個季節最重要的工作。

節氣活動

舊時的大寒,是醃製臘味最佳的時候,台灣最早移民大都來自東南沿海,原不尚醃製臘味之俗,政府遷台後,不少中國各地的地方風俗隨著引至台灣,臘味逐漸在台灣風行起來,「臘味」指用鹽醃製,再予風乾的雞鴨肉類,早期的人們,甚至相信大寒日醃製的臘肉可以久藏不壞,清人厲惕齋撰〈真州竹枝詞引〉謂:「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魚肉多者曝之,留之消夏。」;二十世紀八○年代以降,社會的寬裕繁榮,街頭市井隨時都可買到各地風味的臘肉,人們也不特別等到大寒之日再醃製臘味。

早期的台灣,大寒時也是家家醃酸菜、蘿蔔的季節,因此農田裡到處可見到忙著收成的人們,到了二十世紀末葉,利用冬休時節種菜的田園較少,大多改種綠肥植物,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更進一步改作各式草花,如今更形成了全台處處皆花海的熱鬧景像。

台灣地區只有少數地方有機會下雪,有些高山,此時正是雪意正濃的時候,適合旅遊的山區,早就填滿了遊客的足跡,不過這些對於平地來說,卻沒有什麼影響。

  中國農諺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顯示人類很早就觀察到無論是花草樹木、鳥獸飛禽…都會按照時令與季節活動,在這個冬盡春萌之際,更是台灣的蘭花盛開之期。

  台灣向有蘭花王國之稱,從入冬開始漸為蝴蝶蘭的季節,緊接著則為各式報歲蘭的花期,這些各具風姿的蘭花,早已被視為台灣的國蘭,尤其在新春時節,更是最具特色的節慶花卉。

節氣養生

大寒時節是冬三月的最末之期,自古冬三月便被認為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主要是因為這個時節人體的代謝緩慢,陰氣潛伏、陽氣初生,因此大寒的養生當著眼於「藏」,《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也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重點就在於所有的養生都是順應自然規律,冬深時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才有利於度季。

也有人為了避冬會調一些藥酒,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可見這些東西都有助於人民抗寒。此時也是氣溫變化劇烈之期,寒流來時天候暴冷,出太陽時氣溫又暴增,早晚溫差相當大,因此有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最需要提早警戒,最好早晨和傍晚儘量避免出門。

身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也是重要課題,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老年人既使在居家中,都應避免臉部、手部、足部的保暖,避免因寒冷以致增加身體的負擔。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