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10181

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部落,是台東縣境內唯一的純魯凱族部落。

在東魯凱族的傳說中,魯凱族的祖先最早就居住在中央山脈東側,台東縣境內海拔約 600公尺 的Kapaliwa(卡帕里瓦),人口繁衍漸多以後,為了開闢新獵場,建立新的部落,開始向西越過知本主山,抵達現今屏東縣霧台鄉一帶的山區,並且就在這裡定居下來,而這條被魯凱族踩踏成一條越嶺山徑的古道,也就是知本越嶺道,又稱鬼湖越嶺道。

約在1650年代,荷蘭人統治的文獻中,記載的Taromak舊社,許多研究者都認為是指Kapaliwa(卡帕里瓦)部落,當時被荷蘭人列為「敵番」,也是東魯凱族勢力最龐大的時期,他們雖然在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等強大異族環伺之下,卻能堅守傳統狩獵領域、保衛部落族人安全,主要就是透過會所訓練而成的強大軍事組織與力量。

1874年,恆春發生牡丹社事件以後,滿清政府才開始經營台灣東部的各個部落,並將達魯瑪克部落命名為「大南社」。日據時期在日本政府「番社集團移住」的政策下,東魯凱族又被迫遷離舊部落,分別在大南溪上游建立Doo(兜)部落,大南溪下游建立Irila(比利良)部落。1941年太平洋戰後,又被遷到大南溪的沖積平原上,沒想到1945年,部落內部份房舍遭洪水沖毀,災區附近族人乃再遷至現今利嘉溪南岸,建立蘇巴陽的小部落(大南橋附近)。

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相繼發生風災和火災,死傷相當嚴重,部落裡的人認為「大南」的發音就是「大難」,因此在1969年,由政府賜名改為「東興」村,並在部落入口建設碑亭,彰顯政府的「德政」。

達魯瑪克部落,從來沒有放棄傳統的文化,每年夏天的豐收祭典,老人家用傳統的方式釀酒,用小米製作成各種祭品,年輕人則從重返舊部落開始,延續起和祖靈的對話,並且用歌與舞,彰顯這個民族的榮耀。

2015年的暑假,我們的田野營隊將和達魯瑪克的會所青年勇士們,學習如何釀酒、搭鞦韆、建造茅草屋以及製作狩獵陷阱開始,完全親近部落,向部落學習,和族人一同參與祭典、慶賀豐收、歌舞歡唱祭祖靈…。

2015年7月14日:酒味酸為醇,興酣而歌舞

預計早上集合報到後,先認識達魯瑪克部落,了解東魯凱的遷徙歷史與傳統文化,拜訪頭目家屋和祖靈屋。

達魯瑪克意為「勇士居住之地」,除了族民聚居的狹小河階外,其餘均為叢山峻嶺。

魯凱族是一個擅於創作各種生活工藝的民族,無論是傳統的木雕,編織、陶壺、琉璃珠、或者新興的豆畫、皮雕…等,每一樣都相當有特色。

東台灣的魯凱族,雖然只有一個部落,卻沒有喪失源自於祖先血源的藝術天分,部落裡從事各種傳統及現代藝品創作的人相當的多,每一位創作者,更各有不同的特色。

遊走於達魯瑪克部落,你會發現家家戶戶的門牌,都是木雕的創作品,有的是祖先或者頭目雕像,有些則是民族的圖騰,小小的雕刻創作,就足以彰顯民族的特色,這也正是民族工藝品最重要的價值。

達魯瑪克部落裡,有人用原生木質藤本的tukuy來染布;有人則拿綠豆、紅豆、黑豆、花生等豆類,黏貼出美麗的豆畫;還有人利用木頭的紋路貼出美麗的圖繪…,小小的聚落,竟也成一個部落創作博物館。

你聽說過原住民傳統的釀酒方法嗎?也許你知道的方法,就是傳說中的「把米放在嘴巴裡咬一咬,就可以發酵了」,這種現代人看來相當「不衛生」的方法,可不只是一種傳說,六十七的《番社采風圖考》載:「蕃嗜飲,通計所食之餘,悉以釀酒。其釀法則以聚男婦嚼米,納器為之,亦一奇也。」

除此外,原住民也會用麯來釀酒,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載:「一將糯米蒸熟,拌麯,入篾籃,置甕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

早期原住民以「舂米使碎,嚼米為麯」來釀酒,主要是想借「口水」中的根黴菌、毛黴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幫忙使澱粉糖化,分解糖類之外,更進一步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因此,原住民將米放入嘴裡咀嚼過後,很快就能發酵成為酒麯,成為傳統釀酒術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幾百年後,「嚼米為麯」的習俗還存在嗎?或者改成了現代的化學酒餅,早期以天然材料為麯,促使熟米發酵而成酒的古老技藝,難道真的再也不可尋得了嗎?

在達魯瑪克部落,還有許多老人家,懂得這項傳統技藝,這一次,我們將在充滿釀酒文化的部落中,找到部落的傳統釀酒師,帶領我們進入完整的釀酒旅程。

釀酒的開始,照說是製作酒餅,但用大自然的天然植物製作而成的酒餅,製成後要蔭乾二、三天後才能用,為了讓各位到了第五天,都能帶一罐自己釀的酒回家,因此我們只得採取權宜之計,先用幾天前老人家做好的酒餅釀酒。

正式開始釀酒,要先將小米或糯米用蒸籠蒸熟,同時將酒餅搗成粉狀,均勻地攪拌入熟米中,再放入甕中,密封使其發酵一、二天左右,發酵的酒汁開始流出來,酒汁愈酸則被認為是愈醇的酒。

一般而言,約在三、四天左右,所有的米都發酵完成,只是這種完全發酵而成的酒,酒中含有許多雜質,所含的酒精程度不高,喝起來甜甜酸酸的,相當順口,也因此很容易讓人喝醉。

為了讓每個人的釀酒旅行更有收獲,每個人將各釀一甕酒,等到第四天活動結束前,再正式開封品嚐,此外,這些由我們共同釀造的酒,都可以分裝成瓶,帶回家裡,和你最親密的親人、摯友分享。

這絕對是你生命中,第一次扮演釀酒人的角色,你會用什麼方式來慶祝呢?用自己釀的酒乾杯,或者歌舞同慶?

許慎的《說文解字》說:「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惡也。」,為什麼要學習釀酒,當然不為買醉,而是更完整地感受酒的文化與特色。

2015年7月15日:上山前祭祀祖靈,出發前往卡帕里瓦舊部落尋根

古老的Kapaliwa(卡帕里瓦)部落,就在現今達魯瑪克部落後方,大南南溪山麓,海拔約八百公尺的高台上,居高臨下,視野寬闊,任何敵跡皆在掌握中,綿延的山林,更是最佳的獵場,

族人遷離舊社,雖然已近百年,舊部落的石板屋全都毀壞無存,完整的聚落規模,依舊保存良好,古老的石板屋雖然只剩斷垣殘壁,但處處還可見舊宅的基石,以及散落成堆的石板。

青年會所是魯凱族最重視的年齡階層組織,傳統的部落領域中,都會有青年會所的存在,主要是訓練不同年齡的青少年,各種狩獵及作戰的技巧。

卡帕里瓦舊部落中,原本有兩座青年會所,分別叫做linosoka以及linovuka會所,可惜隨著部落的遷徙,青年會所也消失了,直到二十世紀末葉,愈來愈多的族人想要重返舊部落,重建青年會所,也就成了現代族人,重返卡帕里瓦懷抱的一種圖騰。

花了幾年的努力,族人不僅就地取材,重建了一間青年會所,每年祭典期間,更成為訓練青少年各種技藝的重要場所。

日本時代,族人被迫遷到山下,所建立的比利良舊社,就在大南溪畔,這個舊社雖因水患的關係,族人集體被遷到現今的達魯瑪克部落,但在比利良舊部落,還保有許多舊石板屋的遣跡。

我們重新探訪舊部落,當然不只是這些斷垣殘壁而已,主要是體現東魯凱族的生活環境,感受到生活場域和改變,對於這些山林的子民而言,是多麼無情的重擊。

2015年7月16日:會所制度的生命智慧

在魯凱族的會所制度中,以達魯瑪克的會所制度最為發達。古老的達魯瑪克部落,必須在廣大台東平原上,面對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等異族勢力的環繞,為了組織強大的軍事而產生會所制度。

我們將和部落中的青年一樣,仿效嚴謹的會所組織訓練,學習建築、防衛、狩獵等集體性事務,更深一層地認識達魯瑪克會所制度的年齡階級與社會機制。

進入會所的第一步,我們得先學習蓋茅草屋,以作為我們晚上遮風避雨的庇護所。部落勇士將帶領我們學習採藤、茅草、竹子等建材,並且學習如何牢固地建造出不漏水、耐風吹的茅草屋,這將會是你一生難得的野外體驗。

魯凱族人的鞦韆,是用四根長竹當成柱子,底部紮立在地上,最上方則綑綁在一起,一方面固定鞦韆架,同時也是綁鞦韆索的位置。

搭設鞦韆的首要工作,便是上山砍竹子,要如何在密密的竹叢中,找到又長又直,彈性又好的竹子,當然得靠有經驗的部落勇士指導。

選中竹子之後,要小心的砍下,然後同心協力搬下山,再經除枝之後,留下最後的尾巴,便可準備架鞦韆了。

搭設鞦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如何選四個點作為立柱的地方,不僅要讓到鞦韆架設得非常穩固,又不會影響到鞦韆索的擺動,盪起來更不會傾斜,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主事者算好了位置之後,得先在四方挖四個洞,然後用人力把竹頭埋入洞中,再由大家同心協力,分別撐起四根竹子,讓尾端靠在一起後,由一位勇士爬上頂端,負責綁好竹子,並且繫牢鞦韆索後,便大功告成了。

達魯瑪克是山林的民族,每個部落勇士都是狩獵高手,從簡單的陷阱製作,開始我們的狩獵體驗。

2015年7月17日:品酒、分享與祝福

四天前,我們親手釀的酒,終於要開甕了,在原住民的部落中,每一年新釀的酒,要開甕時,都有特別的儀式,主要是請祖靈和我們一起,分享新酒的美味與甘醇。

我們新釀的酒,雖然和族人釀的酒不能相比,但還是要請巫師來主持這個儀式,一來表示我們對釀酒的隆重心意,同時也獻上我們的酒,給所有庇護著族人的祖靈們。

新釀的酒,誰不想先試試看滋味呢?讓我們分享每一位朋友的收獲,也給更多的朋友,無限的祝福吧!

這是我們這一生中,第一次釀酒的收獲,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慶祝這段奇特的生命旅程呢?難得由我們共同釀造的酒,每個人都可以分分裝在破璃瓶中,帶回家和至親好友們共同分享,或者獨自細細品嚐。

2015年7月18日:達魯瑪克的小米收穫祭

達魯瑪克部落每年最重要的祭典就是收穫節,由於祭典中有盪鞦韆的活動,因此也被稱為鞦韆祭。

收穫祭是魯凱族重要的祭典之一,主要是透過賜小米神糧的儀式,感謝天神對族人的豐厚賜予,祭儀中的盪鞦韆,則是整個活動的最高潮,高達四層樓的鞦韆,總是盪出無限的男女情愫,為整個祭典,留下更多的傳奇。

每一次的收獲節之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報佳音,這是大部分的原住民族,在展開正式的祭典之前,邀請族人參與的一種方式,負責報佳音的,都是部落中的年輕人,透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可以展示年齡組織的訓練成果,同時也可以借此機會,讓部落中的年輕人,有機會認識更多的長老,了解部落的傳統文化。

離開水泥叢林好幾天,當我們重回到「都市」部落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20140719_105106  

◎報名資訊

一、這一次的田野旅行,我們特別安排了重返卡帕里瓦舊部落的活動,為大家安排四輪傳動的車輛,載大家上山,就是避免有人因體力較差,而失去參與此次行的機會,因此,只要你體力不要太差,都可以參加,但為了避免危險,還是嚴禁穿涼鞋參加戶外活動,以布鞋或登山鞋為主。

二、各人所釀的酒,都可以自行帶回家,酒瓶也由我們準備,相信這一次的收穫,必定是前所未有的。

【活動名稱】

「【2015劉還月的田野歲月〔部落訪問〕】陶甕誕生的子民,百步蛇守護的族裔──東魯凱達魯瑪克部落的生活與祭典學習旅行」部落文化學習活動。

【活動時間】

2015年7月14日~2015年7月18日

【活動費用】

每人的費用為8600元。(以上費用包含部落接駁車資、司機小費、釀酒材料費、酒瓶、釀酒師、巫師費用、在地特色餐飲、傳統膳食、風味餐、日常飲食、耆老指導費、挑夫、上山開路工資、講師費、部落奉獻金、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如果遇到颱風本次活動則取消,已繳費用會全數退還或保留到下次活動使用。

【前往交通及報到】

   報到時間為2015年7月14日上午09:30,報到地點為知本火車站。

從台北出發:

   住在台北的朋友,可在7月14日的凌晨搭乘客運夜班車到達高雄火車站,接著於AM 07:06搭301班次的自強號,抵達知本火車站的時間為AM 09:19。

1.國光客運請在「臺北西站B棟 」搭車,班次為AM 01:00,車程約五個小時。

2.統聯客運請在「台北轉運站」搭車,班次為AM 01:00、AM 01:30,車程約五個小時。

從高雄出發:

   請於AM 07:06於高雄火車站搭301班次的自強號,抵達知本火車站的時間為AM 09:19。

【返程交通及解散】

   解散時間為2015年7月18日下午16:00以後,會接駁各位到台東火車站各自返家。

回台北的火車班次:

  1. 自強437班次,台東16:53~台北22:56

  2. 普悠瑪441班次,台東17:28~台北21:20

回高雄的火車班次:

  1. 自強374班次,台東17:00~高雄19:30

  2. 自強324班次,台東17:40~高雄19:51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總策劃、講師】

蘇金成。

【主辦人、活動領隊、講師】

劉還月。

【活動策劃、課程安排、領隊助理】

劉於晴。

【適合報名的朋友】

想認識東魯凱達魯瑪克部落的歷史、生活智慧、卻落文化、野外求生、舊部落探勘調查…等有興趣的朋友,但受限於工作環境的限制,只能接受15位朋友的報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

   除了在活動FB(臉書)按「參加」外,請務必填妥報名表E-mail到jude0102@gmail.com信箱,信件主旨煩請填寫「陶甕誕生的子民,百步蛇守護的族裔報名表」,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於晴的手機是:0963-423-923。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於晴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

二、登山背包及睡袋這次的行程必須要登中級山為了安全及行動方便個人行李必須全部裝進登山背包中,不得使用一般的手提包或提袋(只裝個人行李和食物,不需背公糧和其他物品),另請自備睡袋,以免山區夜涼。

三、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四、個人盥洗用具:無論住宿地點是否提供免洗式的盥洗用具,我們都禁止使用,完全是因為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製品,不僅浪費,更是環境的大負擔,因此,請各位務必自備個人盥洗用具。

五、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任何可以筆記及繪圖的工具,並請自行準備照相機或攝影機,協助進行更會面性地調查及記錄。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以下報名表請務必完整填妥,再複製至信件或夾檔, E-mail到jude0102@gmail.com信箱,主旨請填「陶甕誕生的子民,百步蛇守護的族裔報名表」。若寄件後一個星期左右,還未收到劉於晴的回信,請直接打電話0963-423-923確認。

【報名表】

【2015劉還月的田野歲月〔部落訪問〕】

陶甕誕生的子民,百步蛇守護的族裔

──東魯凱達魯瑪克部落的生活與祭典學習旅行

名:

別:

日:民國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

稱:

緊急聯絡人: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