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介紹的不是一位小農的產品,而是一個特殊茶區的風味茶,到恆春半島旅行的朋友,不妨親自品嚐一番港口茶之味,沒去的朋友也不妨用電話訂購!】

 2

港口茶的身世

滿州鄉的港口村,為恆春阿美族巴龜甪舊社的所在地,位於港口溪出海口的茶山聚落,為恆春三寶之一港口茶的發祥地。

台灣會出現最南的面海茶園,普遍認為跟第一任恆春縣令周有基有密切的關係,傳說有二:一、據傳周有基愛品茗,朱姓移民自中國福建傳來武夷茶種,種在巴龜社背風的山坡上周有基賜地五甲給命其推廣二、周有基自安溪攜回青心烏龍、綠茶、紅心尾、雪梨…等茶種,分別種植於赤牛嶺、老佛山及港口等地,最後僅港口種植成功

 3

這兩則傳說顯然都加了太多的想像,周有基主政恆春時,跟茶有關的政績乃是羅佛山茶,《恆春縣志》載:「羅佛山茶:距縣城東北三十里,其地崇山峻嶺;知縣周有基購茶秧,教民種植,並建茅屋三、四間,以為憩息之所;今廢。其茶味甚清,色紅。十餘年來,未能推而廣之;每年所產,不過數十斤。」

羅佛山今稱老佛山文獻中唯一記載周有基「購茶秧,教民種植」茶的地方就在這裡,至於生產港口茶的茶山,日本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整理的《台灣私法物權》記載,清光緒51879時,清廷資助的茶山墾戶為陳資生等人:「給茶山墾民陳資生等,除繳回不合用各件外,實給鋤頭五張;又實給犁頭壁一副,每副二件;又實給鐵齒鈀一張…。」

 4

其後才有《恆春縣志》所說的「港口茶:距縣東二十里,地臨海,產茶亦不多,色、香、味三者與羅佛茶相似」。

無論是羅佛山茶或是港口茶,由於產量少又與其他茶區相距甚遠製茶的方法一直都維持同一炒鍋內完成炒、揉及乾燥…等過程的傳統手工製茶,製成的茶葉色澤灰綠光潤,外形彎曲似眉,茶味濃烈芬芳

 5

誰會需要港口茶

清代的恆春半島和外地距離遙遠且交通不便,民生物資的運送就不太易,更別說嗜好品,因此縣令獎勵人民種茶顯然是為了滿足官方自己的需求可惜過沒有幾年,日人治台後恆春回歸屏東縣管轄,官員走了,在地有能力消費「恆春第一好茶」的人不多,羅佛山茶和港口茶都因此而式微下來。

到了今天,羅佛山茶的名聲沒有傳下來港口茶卻成了「恆春三寶」,實跟最早在港口種茶的朱家有關,相傳則獲周有基易地的朱家自開基祖先茶農朱振淮在港口的茶山種茶以來代代以茶為業慘淡經營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佳洛水風景區漸成重要的景點,遊客有機會嚐到這種先苦後甘的茶,「港口茶」的銷路才漸打開吸引更多的農民種茶。

 

種茶的地方首要是環境和氣候條件的配合,清末種茶的茶山和老佛山,至今仍是港口茶主要的產地顯然這兩地的環境條件與氣候因素都為港口茶的特殊風味提供了最好的養份。

種茶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必須種在霧區以保茶葉豐潤泡的茶也才不會太澀港口茶不僅種在台灣最南端茶區甚至直接面海海拔高度更不及二百公尺,根本是在少霧少雨、日照強烈的氣候帶,再加上春夏季的海風吹及秋冬季的落山風…如此完全迥異於台灣任何茶區的環境能夠生長出什麼樣的茶呢

 6

港口茶絕無僅有的特色

缺少雲霧籠罩的港口茶有的是來自海上的鹽霧,以及夏冬季風的吹襲為了克服乾燥多風與鹽霧…等氣候條件生長在這裡的茶必須讓葉片更厚實才不致於枯死,沒想到這種「葉面厚、水份少」,還帶點白色鹽霧的葉片茶的成份特別濃厚,沖泡時呈現出金黃色中帶著些許翠綠的茶湯,入喉先是苦味,立刻轉為甘美溫潤的口感,且特別耐泡。

這種「苦盡甘來」滋味的茶飲,總被認為是落山風所形塑出來的濃烈風,無論你喜不喜歡,飲過必定終身難忘。

 7  

【產品資訊】

本文介紹的不是一位小農的產品,而是一個特殊茶區的風味茶,到恆春半島旅行的朋友,不妨親自品嚐一番港口茶之味,沒去的朋友也不妨用電話訂購!

港口村有成立茶葉共同產銷班,因此跟任何一家茶行所買的茶都不會差太多,朋友們可以自行搜尋資料訂購,但還是提供兩家我曾訪問過的茶園基本資訊,供有需要的朋友請直接電話洽購(其他茶行也歡迎朋友們訂購)。

 

港口順興茶園

屏東縣滿州鄉茶山路392

電話08-8802696

 

港口一心

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公館路16號
電話08-8801280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