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做法製成的月光餅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傳統社會的中秋節,因應用的場合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它和端午、新年併稱為年中三大節,也就是一年中三個必要全家團圓的節慶;從古老的土神祭祀來看,則是春祈秋報的秋報之期;也有人從歲時節俗的角度來看,中秋乃是年中四時中的秋時…,雖然這些說法各異,但共同的重點都是秋收成之期,家家戶戶祀土神以示感恩。

 2月光餅還是有一些市場性。

過了青黃不接的陰曆七月,八月正值仲秋之期,家家戶戶歡慶豐收之餘,當然得感謝土神的護衛,才能夠有所收獲;封建社會時代,官方還會特別訂出「社日」,由地方官帶領農民祭祀土地神;「社日」有「春社」和「秋社」之分,春社時人們祈求土地庇祐作物順利成長,也就是「春祈」;秋社時感謝土地神的賜予,也就是「秋報」。原本視天候及作物而定的社日,到了宋代以後,便定於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清代以降,許多地方更將春、秋二社日和頭牙、中秋合併,民國以降,隨著社會型態改變,二月初二被誤以為是「土地公生」,八月十五日則成了台灣人的情人節或是烤肉節。

 3不同餅家製成的月光餅。

人們改在中秋時節以秋報土地神,為了呼應這一年的豐收、月圓的豐厚以及家家團圓的圓滿,於是製作出圓圓的餅祭拜土地公以及拜月娘,這種餅也就是俗稱的月餅,只是現今市售的月餅都是從中國各地移植進來的,台灣的客家人則有一種特別的月光餅。

 5拜月光的月光餅

月光餅顧名思義,是宛如「月光」一樣的餅(客家人稱月亮為月光),為了彰顯這一年的「豐收、豐厚與圓滿」,每一家都希望拿去拜土地公的月光餅,不只要圓,更要愈大愈好,而這種又大又圓的月光餅,一般都不是用買的,而是家家戶戶自己製成的。

只是在早期的生產社會,一般人的生活器用和飲食,大都為自己生產,要用來拜土地公的月光餅也是自己生產的為多,但一般家庭沒有烘焙設備,又要如何做餅呢?

 6拜月還需要胭脂花粉

 仲秋季節,番薯和芋頭開始盛產,人們先用水洗的方式洗出番薯粉後,再用番薯或芋頭打成泥,便可用大鍋子來煎餅了,先用番薯粉為底煎出薄皮,有錢人家舖上芋泥或番薯泥,沒這些東西的人家,灑上幾粒砂糖也算數,最上方再澆上一層番薯粉,翻面再煎一下,起鍋前要把不圓的地方修剪掉,同時還會用紅丹(紅色食用色素)點幾個紅點,識字的人家當然就會很驕傲地寫上「月光餅」三個字,至於數量,則視家人而定,有幾個人就要煎幾個,祭祀完後才足夠供家人共享。

 7月光餅也用來拜土地伯公

 中秋節當天,有一半的月光餅,是在早上祭祀土地公時用的,另外一半要留到晚上拜月娘時用,每個孩子都知道還沒有拜過神的祭品是千萬不能動的,但那些早上拜過土地公的月光餅,就是可以吃的,但大人都會要留到晚上,拜完月娘後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個,大家一起享用,只是孩子那忍得住?想盡辦法也要偷吃,但圓餅如果從外圍掰一塊下來,馬上就會被發現,於是我們從餅的底部下手,剛開始一塊塊偷餅皮吃,吃到中間煎到融化卻還有砂糖感的「內餡」時,真的覺得人間美味,等到這些「內餡」吃完了,這塊餅就不能再動了,於是我們再朝下一塊下手。     

 8又大又圓的餅,充滿象徵意義!

被挖空偷吃的月光餅,到了晚上全家一起分餅享食時,就一定會被發現,但逢年過節的,大人要發脾氣也不是,不發脾氣也不對,因此處罰相對就輕了,而那些被偷吃掉一半的餅,雖然就直接分給孩子們,但孩子吃得快,兩三口就塞進肚子裡,然後又可以去向大人們分餅來吃。

 9不月餅家的餅各有特色。

傳統客家人由於物力匱乏製作的月光餅表皮都只用麵粉為材料無論煎或烤都會顯得較為乾乾硬硬,這樣的硬餅,外皮硬雖然可以耐久存放,沒有什麼口感可言,但在早期糕餅較為罕見的年代一直是孩子們心目中最美好的糕餅

 11手工製成的月光餅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傳統的月光餅也逐漸在市場上流通,為了吸引客人,除了保留原有的蕃薯或者芋頭的濃郁芳香之外,更不斷地改進餅皮,尤其是日本時代,西點麵包做技術傳入台灣,製作成酥皮一點都不困難,經由餅店改良的月光餅,餅皮以油皮、油酥混合揉製而成,外皮變得酥鬆可口,內餡仍用古法,先將蕃薯和芋頭搗碎成泥狀,再加入新鮮豬油以手工揉製,吃起來更加鬆軟細緻,口感十分綿密,自然討人喜愛。

 13每個月光餅上都有一個月字

太平洋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厚厚小小造型多變、餡料豐富的月餅開始進入台灣社會過不到十年便成了台灣月餅的主流許多人都愛上盒裝月餅的蓮蓉、伍仁、火腿…等豐富餡料客家庄傳統的月光餅也只得仿照中國移植到台灣來的月餅的形式改成小而厚的豬油餅、芋頭餅或薯餅,這些以餡料取勝,大小又剛好一人食用的北方、浙江、廣式、港式…月餅,很快地就完全取代了台灣傳統的月光餅。

 14最富文化意涵的月光餅  

雖然如此但月光餅並沒有完全絕跡且不只存在於老一輩人的記憶中而已某些傳統的客家小鎮北埔、龍潭、關西、大溪…等地少數餅家每年依舊會製作出一些月光餅以滿足少數鄉親的需求儘管現今的月光餅,無論是材料、做法都有許多改變但在外型上仍保持又有又圓的樣式也唯有這樣的「月餅」才能符合秋收時節家家戶戶都能「豐收、豐厚與圓滿」的意象是最有意義的「春祈秋報」應景之物。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