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本文介紹的不只是一位國寶藝師的手藝品,更是一個充滿悲滄歷史的部落,無論您因部落的歷史而心動,或者著迷於老藝師的手工藝品,都值得朋友們親訪一次「川中島」!】

2.JPG

悲滄的部落

也不知道是那一年,在舞鶴的小說〈餘生〉中,驚逢過這個部落,小說家是這樣說的:「我並非偶然到川中島來。單純因爲『餘生』兩個字讓我居留下來,我想真實體會『劫後餘生』,而『事件』只是必須觸及的因緣。」

3.JPG

是什麼樣的「事件」,足以讓人們有「餘生」的感嘆?我試著向歷史探問,得到的答案是:這是霧社事件與二次霧社事件浩劫後餘生的人們。

4.tif

西元1930年之前,「川中島」的泰雅族人,原本居住在大霧社地區,共有六個部落,分別是:圖羅夫(Drodux,現今霧社仁愛國中一帶);庫奴(Gu-G’’u,現今的春陽部落);圖路彎(Truwan,現今春陽溫泉附近);斯庫(Suku,現今的雲龍橋旁上方);馬赫坡(Mhebu,現今的廬山溫泉一帶);波阿倫(Bwaarung,現今的廬山部落)等,這六個部落,總共約有1400人,為泰雅族亞族中,勢力相當龐大的賽德克(Se-edeq)亞族

5.JPG

19301027,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由於不堪長期為日警所奴役,趁日軍在霧社公學堂舉行運動會之際,手持木棒、土槍,起身對抗擁有先進兵器的日軍,這個抗暴事件,也就是史稱的「霧社事件」。

6.JPG

雙方對抗四十餘日之後,原住民根本無力對抗日軍的精銳武力,再加上日方成功招降了許多外圍部落的泰雅族人,由他們擔任嚮導,一一圍剿各部落,再加上日軍使用飛機及毒氣瓦斯攻擊,六社都相繼被夷平,抗日的族人死傷慘重,只得退守馬海僕溪中的岩窟裡,最後還是彈盡援絕,莫那魯道及殘存的抗日者,仍不願投降,選擇走上自縊成仁的悲壯之路。

7.JPG

誰才是「霧社事件」的抗日者?

勇敢起義抗日的六個部落,所有的壯丁都壯烈犧牲了,餘生的都是老病婦孺,這些遺孤都被安置在「圖羅夫保護蕃收容所」(今仁愛國中)及「西寶保護蕃收容所」(今台大實驗農)中1931425,在日方的暗中鼓動下,先前投降的道澤群部族,竟然又發動襲擊,對象卻是被集中管理的抗日族人遺孤,不只有一百多人被砍下首級,更放火燒屋,燒死了許多人,總共有216人死於這次「保護蕃收容所襲擊事件」,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第二次霧社事件」

8.JPG

歷經過兩次霧社事件,反抗者六部落僅有298人倖存下來,56,日人強迫所有的遺孤,全部強制遷移到川中島。

勇敢抗日的賽德克族人,不是戰死,就是被迫遷往川中島部落,空出來的霧社等六社,則由協助日本政府有功的「昧方番」接收,這些「昧方番」由於投靠日本政府,對付自己的族人,反而獲得賞賜。

9.JPG

「餘生」之後的部落

抗日遺族集體移住的川中島,是一個東南有北港溪環繞,西有眉原溪,北方有眉原山為屏的一個封閉、獨立、北高南低之溪谷台地,日人為了利於監視,在部落的制高點興建警察駐在所,及配署強大警力,以繼續監視抗日遺族的一舉一動,駐在所後方,更建有一座神社,以「規範」族人的信仰。

10.JPG

太平洋戰後,第一任的仁愛鄉鄉長高永清先生,先是在民國3556日,拆除日人所建的神社,更發動募捐籌得經費,還特別找了陳鳴寰先生,以蒼勁的書法提了「餘生紀念碑」幾個大字,就在神社的舊址上,立起了一座高不及半人高的紀念碑,以撫慰族人悲創的心靈。

11.JPG

小小的紀念碑在這個封閉的部落,陪伴族人渡過了半個多世紀,雖然從來不曾受到過太多的重視,卻像是一面時光之鏡,訴說著歷史的幽暗與族人的不幸,無論再怎麼不起眼,都還能發出微弱的光。

不管是清流,或者川中島,都不是部落本始的名字,族人自稱的名字是Alan-Gluban(谷路邦部落),這些外來的名字,說明的是這些族人顛沛流離的命運。

12.jpg

編織者的青春

被迫遷居到Alan-Gluban(谷路邦部落)的賽德克族人,儘管必須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改以耕作水稻維生,但原本就擅長編織的賽德克族人,並沒有放棄這項技藝,反而為了彌補不擅農耕而導致的生活困境,逼使得一代代的賽德克族婦女,努力承襲著傳統染織的技藝。

13.jpg

現今的Alan-Gluban部落,還有不少擅於編織的賽德克族婦女,每天早上,她們的工作就是打開織布機,用傳統的苧蔴來織布,再利用苧蔴織成的布,製做成衣物、背袋、工作袋、飾品…等,只可惜在時間無情的輪迴中,還能以傳統方式織布的人愈來愈少了。

14.jpg

部落的傳統編織會訊速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需求,大規模生產的織品成了現代人方面又經濟的衣著與器用之後部落老人家的編織品,剩下的是藝術的價值,也因此,價格當然高了些,在這個時代,普遍要求的是價低便利的東西,有幾人會在意手工製品的價值呢?

15.jpg

為了找出路部落婦女在921大地震之後共同組成了汝旦工作室,這些共同面對過天地浩劫的族人,反而將不同的心,凝結得更緊密,在共同的工作室裡,部落婦女們不只傳承了織布的技藝,更希望可以將部落工藝品推薦給繁華的現代社會。

可惜的是,他們的努力無法獲得外界的支持,苦苦支撐了好多年的汝旦工作室最後還是被迫關門大吉雖然如此但至少讓一些人了解Alan-Gluban(谷路邦部落)的精湛編織工藝,同時也讓一些族人對自己的傳統產業多一分了解與認同

16.jpg

原本自己有苧麻園,一方面提供給族人做為主要編織材料,同時也做為染織DIY體驗活動的材料,讓有興趣的人全程了解種麻、剝麻、捻紗、紡紗、染線、理經到織布…等過程的汝旦工作室,雖然在許多人的婉惜聲中結束了,但曾經在工作室中工作的黃瑞香,卻不願意放棄這項傳統工藝,民國99年11月,他憑著對傳統編識的熱忱,獨力在自家開起了「川中島農工藝坊」。

17.jpg

老藝師的最後堅持

在自家設立的工作室,卻同時兼含農產及工藝產品,主要是男女主人不同的產業而來,男主人潘明義一輩子狩獵和務農,產品有馬告、筍乾、野蜂蜜、陳年老茶脯…主人黃瑞香一生以編織為業,從傳統的水平腰機到南洋機、桌上機…,每一種編織工具都擅長,就連現代的縫紉機、車邊機…也都難不倒她,因此她的產品不只有純手工編織而成的,也有用機器完成的,成品從小包包、手機袋、手環、圍巾、桌巾…到賽德克族傳統服飾都有,國寶級的工藝師黃瑞香阿嬤說「現代人每個人要求的都不同,有人要手製品,有人講究花色美觀就好,因此我什麼都做,還可以接受客人的訂製,歡迎喜愛原住民農產品或編織品的朋友,多多來工作室選購,還可以趁機遊覽著名的清流部落哦!」

18.jpg

川中島農工藝坊也按受遊客們預約「體驗編織DIY」,以小型桌上織布機為體驗機器,依人頭計費,自己織出的成品若自己還滿意,也可以將該段落剪下,做成飾品或是手環帶回家做紀念。

19.jpg

【產品資訊】

本文介紹的不只是一位國寶藝師的手藝品,更是一個充滿悲滄歷史的部落,無論您因部落的歷史而心動,或者著迷於老藝師的手工藝品,都值得朋友們親訪一次「川中島」!

「川中島農工藝坊」不只有各種自產的農產品販售,更有國寶藝師黃瑞香阿嬤的機器或手製產品,類型繁多,但每種數量都有限,歡迎大家選購。更提供體驗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的DIY活動,歡迎朋友們提早預約。

兩位年邁的主人,年齡都已逾八旬,卻都耳聰目明,若不能親訪,打電話也可以買到好東西哦,您不妨試試看!

20.jpg

生產單位川中島農工藝坊

農產品生產者潘明義  0963049377

傳統編織國寶級大師黃瑞香  0911947422

地址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明月巷89

電話0492941030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5%8D%97%E6%8A%95%E7%B8%A3%E4%BB%81%E6%84%9B%E9%84%89%E5%B7%9D%E4%B8%AD%E5%B3%B6%E8%BE%B2%E5%B7%A5%E8%97%9D%E5%9D%8A-1448302465397955/

生產產品:農產品有馬告、筍乾、野蜂蜜、陳年老茶脯…;傳統編織工藝品有小包包、手機袋、手環、圍巾、桌巾、賽德克族傳統服飾…等。

售價及訂購辦法:請直接洽詢男女主人。

附註:一、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親至「川中島農工藝坊」參觀,但請先打電話0492941030連絡,以免撲空。

二、訂購產品或預約活動時,別忘了告訴生產者是劉還月老師介紹哦!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