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的元宵節,是年的結束,也是一年工作的啟始,因此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是為了祈求一整年的運勢而來的,像是炸寒單(或土地公)以祈新的一年有生計(並非現代人求的橫財),提花燈以祈添丁,乞龜以得寓「龜齡鶴壽…等,當然更有一些地方雜俗,用以期盼新的一年閤家平安、身體健康、六畜興旺…等,鹿港庄廟的元宵暝「聽香」、澎湖的迎椅仔姑…等,最特別的是北部客家人過正月半,都要「打菜包」拜伯公,客家人為什麼特別要在年假結束、工作之始「打菜包」,又代表什麼意涵呢?

P2110416.JPG

客家人的菜包,因用米製成粄皮,內包最普通的酸菜或蘿蔔絲,因而名為「菜包」,且大多為米的原色以及鼠麴草製成草綠色但白色的用來拜伯公,草綠色的蟻菜包僅限於祭祀祖先或掛紙(掃墓)之用。也被稱為為「豬籠粄」,主因其形狀像裝大豬的竹籠而得。

P2110419.JPG

漢人將米改形、變色、變味製成粄或粿,無非是增加喜慶(紅色)或淒哀(草綠色)的氛圍,但客家人正月半拜伯公的菜包,內餡只有菜而無肉,外形雖改了卻改而不易色,主要的目的是提醒人民要過平常的日子了,而外形似豬籠,乃因每次抬出豬籠來,不是為了載小豬回來養,就是載大豬出去賣,因此有人還會特別製作一個超大的豬籠粄,不僅寓意六畜興旺,更希望這一年養的豬又大又肥,年底時能賣個好價錢,豐厚一家人的生活。

P2110427.JPG

幾十年來,台灣早被官方砸錢舉辦的各式華而不實活動,完全取代了各種歲時節俗,讓台灣人只懂得追求聲光娛樂的華麗光影,卻完全失去了生活,但任何政權都會滅亡,真實的生活才是繼續人類社會的關鍵。

了解客家人正月半豬籠粄的樸實且生活的意涵之後,您是會多在乎一點真實生活中的歲時節俗,或者依舊只關注用大把金錢燒成的虛幻燈影呢?

P2110431.JPG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