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琅𤩝地方是台灣西部的開發歷史中,算是相當晚的地區,但在清初的文獻中,便可見到許多沙馬磯頭的記載,大體不脫它是台灣最南點,以及它是通往後山海路的轉折點蔣毓英的《台灣府志》「沙馬磯頭山…在鳳山治西南,離府治五百三十餘里。其山西盡大海,高峻之極。山頂常戴雲霧,俗傳此山有仙人衣紅衣黑降游於上。今有生成石磴、石棋盤在…凡呂宋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極焉。」

雖然大家都了解這個海岬的重要性,但直到建立鵝鑾鼻燈塔前,少有外人來到這裡,主要是因它一直屬於「生番化外之地」,甚至被形容成「魑魅魍魎,山嬌水怪」之地,《台灣府志》「到瑯嬌,沙馬磯頭而山始盡。深山之中,人跡罕至。其間人形獸面,鳥喙鳥嘴,鹿豕猴獐,涵淹卵育。魑魅魍魎,山嬌水怪,亦時出沒焉。相傳有金山,每啟人以涎羨之情。然在層巒疊峷之內山,外係化外野番。野番巢穴,猙獰路險,人跡罕到,亦不知山在何處,與山之高大幾何也。」

也被寫成「沙馬崎」或「沙馬機」的沙馬磯頭,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些人透過文獻比對,認為沙馬磯頭乃是恆春半島的西南岬,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載:「南路界盡沙馬磯頭,相傳地脈直接呂宋,凡船走呂宋,必由之,東方大洋有澳,名龜那禿,北風時大船可泊。」龜那禿也就是龜仔甪,指的是現今的南灣,這個灣澳在東方,那在它西方的沙馬磯頭,毫無疑問的就是貓鼻頭岬。

此外,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的〈台灣府輿圖〉,很明顯的將沙馬磯頭載於恆春半島西南岬的貓鼻頭上。乾隆時代的《台灣輿圖》,台灣最尾端的三個地標,從北到南分別是風港、琅𤩝灣、沙馬磯頭,也被認為沙馬磯頭就是琅𤩝灣之南的貓鼻頭。

《恆春縣志》卻認為沙馬磯頭指的是鵝鑾鼻:「鵝鑾舊名沙馬崎,見藍鹿州《東征集》、徐松龕《瀛海志略》,在縣城南三十里,與龜仔角山接脈,高下數十里邐迤而至,峭石矗立兀立海際,渡海三十里侶出海面者為七星石,下多暗礁,舟行甚患之,故於鵝鑾築樓燃燈,以為識別。」

無論沙馬磯頭指的是鵝鑾鼻,還是貓鼻頭?都是航海人往來呂宋到中國之間,最醒目的地標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載:「沙馬磯頭山:在縣治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礡,直抵海中。呂宋往來船,皆以此山為指南。」

 

劉還月為恆春寫的第一本庄志《龍泉活水桃花源——恆春龍水里風土志》,已經由里山公司出版,有興朗的朋友可以在我這裡郵購,每本定價350元,郵資50元,合計400元。
★★我在墾丁國家公園出版的《寫在古道上的族名——恆春半島東岸古道與舊社踏查旅行》、《寫在珊瑚礁岩上的歷史》、《琅𤩝十八社與斯卡羅族》、《幾度風雲染牡丹?》恆春半島人文旅行四書,還有少量存書,每本定價都是350元,四本合購1400元,郵資80元,合計1480元。
★★★若五書合購,原價1750元,特別優惠共計1600元(運費由作者吸收)。
★★★★無論您想買幾本書,都可以直接匯款或ATM轉帳: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6)新店分行,帳號:0080-766-004176,戶名:劉魏銘,並私訊告訴我轉帳號碼的末五碼以及收件人姓名、地址、電話(寄書必填),若需要簽名,也請一併告訴我。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