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被屠社的高士佛社,就是現今有「南台灣紅寶石」之稱的高士部落嗎?社是同一社,但所在的位置卻大不相同。

a1180148.JPG

清代文獻中寫成滑思滑或高士滑社的高士佛社,始祖的起源有Sakzgal、巴十墨社(パスモク社)、埔後社的水坑(Chinakaran,チナカラン)以及台東大武…遷來等多種,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纂的《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記載如下:

 

先祖是大武支廳的パカロカロ(Pakarokaro),四百七十餘年前因遭遇饑荒,才遷移到名叫サクシガジ(Saqtsugaji)的地方設部落…。

a1180149.JPG

排灣族語Saqacengalj,為鑿石板的工具,這個舊社位於恆春事業區第60林班地內,佔地範圍約35公頃,約有六十三座石板屋房舍結構,關於這個部落的由來,佐山融吉統籌編纂的《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記載有高士佛社的原始傳說:

 

高士佛社的舊社,是現在屬於草埔後社管轄下的 Chinakaran(水坑,位於楓港溪北岸,隔溪與伊屯斜對)居民遷來,所形成的部落,後來Sabdek群的人和Pakaro也遷來居住。

 

P7110161.JPG

至於Saqacengalj這個部落,則是族人遷入恆春半島後最重要的根據地,楊南郡譯《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載:

 

根據「高士佛駐在所」警備員的調查內容,高士佛社並非如牡丹社人乃從加芝來社分出,而是和北方的 Sabdek 群有深厚關係。高士佛社的長老 Majirok-Putsabiji 說:「我們的始祖曾經住在 Sakzgal,從那裡遷來高士佛附近,更換居所多次,最後定居於高士佛舊社。明治七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西鄉從道將軍率兵來討伐時,舊社被日軍燒燬,遷到現址重建高士佛社。舊社一帶的土地,現在已成禁忌之地,遺留著很多部落廢墟和石板廢屋。現在,高士佛社附近的部落都屬於Parilarilao群,房屋都是漢式的土确厝,以前是石板屋。」

P7110356.JPG

高士佛社人不知何時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來到了竹社溪流域的Cacevakan舊社,這裡至今仍遺有石板屋遺址,更被牡丹鄉公所列為「牡丹鄉十大景點」

 

Cacevakan意為「切割石板之處」,係屬排灣族巴利澤利敖群(Paliljaliljau)群之舊部落,聚落位於竹社溪畔山腰的平緩坡地上。遺址內的石板屋,計有頭目家屋一座,其面積約為100平方公尺,屋前有石板鋪設之平台;一般家屋約有二十二座,每座佔地面積約50平方公尺。

P8120060.JPG

高士佛人的下一站,也是位於竹社溪流域Linivuan舊社,而這裡也是宮古島人所到的部落更是「牡丹社事件」時被日軍屠社的地方高士佛社出身的文史研究者華阿財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的研究

 

高士祖先的來源,最早在Saqacengalj,之後遷徙到今牡丹鄉中間路部落東邊500公尺處的坡地建立Aumaqan部落,後來因為人口過多,有大部分的人再移住到Linivuan的地方,在新部落還未完全建立好時,便遭受日本於1874年攻擊而全社被火燒毀,於是就逃難遷徙到CaliguanTjaqaculjuPutung建立三個部落,從此才將逃離遭難之地稱之linivuan,而新居處皆位於高士佛山東南方,另還有一部分的人遷往八瑤。迨至1895年日本人統治台灣後,曾在putung設立警察所及小學校,但為便於管理,開始實施「集體移住政策」,於是再將他們往東邊遷移,分別落戶在GaduDangadangasSapeljikan 再建立三個部落,且又有一部份遷往八瑤。後來在民國3435年間因一次強烈颱風,造成GaduDangadangasSapeljikan 三個部落全遭摧毀,他們便往更東邊河谷地帶遷徙,落居建立GimengQuvuljSadjungdjungPuididat四個部落。其中,Quvulj即今日高士之上部落,sadjungdjung則為中部落,Puididat是下部落。後來此部落再遷徙到Tjapacic,為今日之下部落,原來的Puididat 則成為今日之高士墓園。

往昔被日軍火燒毀的 Linivuan部落,因高士村的人對於發生過災難或有人非死的地方都視為不祥之地(Palisi禁忌),也就不會想再回去,所以其位址也就漸漸的沒有人知道。Caliguan這舊社的位址即日治時代墾丁林試所第二分所的舊址,所以在地圖上可以明確找到其位置。

yJI00850.JPG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