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0810_080128.jpg

 屬於南排灣系统的Sabdek(射不力群,或稱射武力群),共由Cholobabat(牡丹路社,今稱丹路部落)丶Suba(家新路社,今稱新路部落),以及Iomaq(原意為「祖社」,日人大多稱為巴士墨社)等三個大社所组成,此外另有幾個小社也都自稱為Sabdek,日本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和馬淵東一合寫的《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載這幾個小社的名字:

 

    一般都把Genrogan社(草埔後社)和隸屬於草埔後社的小社群:SinakalanChakoarinChikaraban,以及Choatsukushi社,全部列入Sabdek

20190810_080317.jpg

Cholobabat(牡丹路社)和Suba(家新路社),都有發源自Iomaq的傳說,因此這三個大社的關係及互動、往來…都至為密切,三社Parisi(禁忌)之地的起源,都因外族的石板棺而來,日本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和馬淵東一合寫的《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載:

 

經常有人在Iomaq社附近發現石板棺。當地居民說,那是SkaroSuqaro族)的石板棺。本地方的排灣族所謂Skaro,是專指恆春地方的射麻利社的Skaro遺骸,當然視為Parisi(禁忌)。

20190929_094413.jpg

現今主要分佈在南廻公路(台9線)西段的Sabdek(射不力群), 草埔後社以及牡丹路社,至今依舊保有傳説中的Parisi(禁忌)之地。

草埔後社耆老們口中的Parisi(禁忌)之地,位於雙流森林遊樂區中,白榕歩道中段一樹成林的白榕西北境,海拔約250公尺處,有一塊面積不大的山頂平台,濃密的季風林交雜著蔓藤與雜草間,偶可見到砌得相當整齊的駁崁或牆基,這裡正是耆老們口中Parisi的部落。

20190929_094456.jpg

草埔後社流傳的口碑中,山頂上住的另一族人長得特別矮小,卻有很強的法術(巫術),附近的族人都很懼怕他們,世世代代都視為Parisi(禁忌)之地,直到今天,耆老們依舊訓戒族人不得輕易走近這個地區,甚至連雙流森林遊樂區整理環境要找人砍草,族人都不肯承包這一區的工作。

位於現今草埔後社傳統領域中的雙流石板屋遺址,幾個世代以來一直都是族人心目中的禁地,少有人肯來到這裡,因此部落的範圍和規模,一直都沒有進行過正式的調查,只知道約有十幾間「矮人屋」遺址。

20190929_102033.jpg

牡丹路社傳統領域中的Parisi(禁忌)之地,是位於楓港溪左岸,牡丹路山東北麓的Tjiqau(吉奧)遺址。

Tjiqau(吉奧)遺址由於和牡丹路社的舊社為鄰,四境都為族人的耕作或放牧之地,族人為了生計,和這個老人家口中的禁忌之地接觸本就較多,民國六丶七十年代,為了砍伐山上的經濟林木,更開了一條伐木林道,路就經過遺址旁上山,寛約4~5公尺的林道雖早就廢棄不用,但至今仍可騎機車直抵遺址,再加上射不力群人一心想要復振自己的民族文化,經常進行舊社的各種田野調查,對於傳統的Parisi(禁忌)較不那麼重視,了解這個石板屋遺址的人也就多些。

DJI_0697.JPG

近些年來,Sabdek(射不力群)的Cholobabat(牡丹路部落)和Iomaq(巴士墨社)除了共同組織部落議會,共同推出部落主席外,部落中有許多年輕人也自發地組成了「射不力文化復振推動小組」,透過田野調查及文獻勘考,為復振射不力群的歷史與文化,付出了許多的心血。

DJI_0747.JPG

我曾經先後二次造訪Tjiqau(吉奧)遺址,都跟著「射不力文化復振推動小組」的成員一同前往,第一次是為了探勘牡丹社事件時,日軍北路進兵的路線探勘計劃,遺址雖不在預定的探勘路線上,部落主席及「射不力文化復振推動小組」的伙伴們,還是特別帶我們走訪了這個遺址。

第二次前往Tjiqau(吉奧)遺址,則是為了做較完整的記錄而來,同樣請「射不力文化復振推動小組」的,以及等三個龫部們帶我們一起去完成此次的探勘與測繪工作。

GOPR7129.JPG

從丹路部落沿台9線公路往東,轉入下丹路農路往南,沿着彎彎曲曲的狹小農路前行過了鄉人的墾植區,左轉入早年的伐木林道,繞過二個大轉彎,接著是連續的小孩彎,來到這個古老且神秘的石板屋部落。

位於牡丹路山東北麓,海拔370~397公尺的Tjiqau(吉奧)遺址,座南朝北的部落,整體的範圍約有3~5公頃左右,經過「射不力文化復振推動小組」成員多次的環境整理,已經被清理出來的石板屋遺址,共計有29間。

GOPR7140.JPG

所有的家屋整齊建立在四個階地上,最低的一階位於海拔370公尺的平台上,平台的東境和北境都是落差相當高的崖壁,5間家屋都分布在西側,這一階的家屋留存的石板不多且較小,左二間家屋殘存有石砌的駁坎,左三丶四間的屋基中,分別長出一棵楠木及白榕。

所有的家屋整齊建立在四個階地上,最低的一階位於海拔370公尺的平台上,平台的東境和北境都是落差相當高的崖壁,5間家屋都分布在西側,這一階的家屋留存的石板不多且較小,左二間家屋殘存有石砌的駁坎,左三丶四間的屋基中,分別長出一棵楠木及白榕。

P9290013.JPG

2間的右側,留有一條駁坎,駁坎上有不力崩落的土方,左2到左3間之間,有一個較大的空地,地上雖然沒有任何石板或石砌遺跡,但從空地上整地的痕跡來看,空地上應該曾有1~3間建物。左3間遺存的石板也不多,但依稀可見到畜養間和武器間的殘跡。

第三階的腹地最寛,最前緣和第二階落差處,長出一排大樹,樹下則是家屋前的露台,這些用石板舖成,高約30公分左右的平台,為社人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之所,也是部落中重要的社交空間。至今仍保存得相當完好的露台,是每一間家屋之前最重要的一部分,建築的形式也如同家屋一般,家屋有多達寛,露台便有多寛,且和家屋一般全都連接在一起。露台旁有一條可連絡各家屋的通道,通道和家屋之間,有一長約3.3公尺的空間,是為家屋前的外室。

3階的家屋也最多且最複雜,保留的大型石板也最多,左1間不僅保有畜養間及灶間,左右側的石砌牆基及後方的駁坎旁,還有好幾塊上有凹槽的石板,這些石板都被做為牆,上方的凹槽則是用來架橫樑用的。

2間也有隔出畜養間的石板,屋中則被一棵大茄苳樹霸佔了,相鄰的左3間,佔領者則是七里香。左4間也隔有畜養間,中後方還有一根立石,應為祭祀祖藍𩆜之處。

4和左5間之間,有一條可通往第4階的通道。左5間只見屋基殘跡,完全不見任何石板,左6和左7間除了有畜養間之外,左6間長出了一棵茄苳樹,左7間的畜養間後方,則是屋牆傾倒後形成的亂石堆。第3階的左8間家屋,也是最後一間,屋後的牆上有一個祭祀空間,是為內祭台,室內的中後段另有一根立柱,柱旁有石板隔間,屋前段爲畜養間,後段為儲物空間。

8間的西南境約10公尺處,另有三間家屋,這三間家屋的位置就在第3間和第4階之間,屋前同樣有露台通道及前室,左1間右側遺有石砌牆基,左2間遺有畜養間,左3間右側有一塊大石板,左側則有石砌的牆基。

3階和第4階之間,高差達190公分,第4階也是最高的一階,後方是一大片雜木林。這一階的家屋前也有露台通道及外室,但家屋都較窄而小,左1間右側有牆基及石板,左2間都只剩下地上的土堆,左3間有開畜養間及傾倒的石堆,左4間左側有畜養間及石堆,屋後的石砌牆上設有內祭壇,左5間前方是通往第3階的通道,家屋內長有一棵大白榕,左6到左10間只剩下少數的石板,另有幾棵雜木生長在家屋間。

在牡丹路社耆老們的囗中,Tjiqau(吉奧)遺址是一個充滿禁忌的「神秘部落」,這𥚃原住有長相、語言、文化和生活都大不相同的另一個族群,這個族群人口雖不多,卻強大的武力與巫術,因此一般人都不得接近這個部落,因此兩個族群彼此的接觸並不多,甚至後來不知為何他們消失了,族人也不大清楚。

由於陌生和恐懼,甚至到了這個族群消失了很久以後,耆老們仍會認為他們遺留下來的的巫術,仍有很強的法力,接近他們住過部落的人,隨時可能招來不明的禍端,因此一代代的老人們,總是勸戒著孩子們,遠遠就必須繞過這個充滿禁忌的神秘部落,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若因此招來惡靈,甚至可能導致整個部落的不安。

arrow
arrow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