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學家對於黃道與白道的認識,說明了人們不只是靠月亮圓缺,或春暖冬寒來過生活,更能夠透過對時間的精凖記錄,來確定偱環不停年、日、日、時。
地球公轉軌跡而成的黃道,是人們最早確立「年」這個單位的基凖,因此,「年」所代表的原始本意,是指從出發點繞一圈再回到原點之意,而這個點既是出發點,也是終點,「年」也就成了開始與結束的象徵。
換成現代人熟悉的語言來看「年」,會發現它的原始意象非常簡單:古人選擇在冬天過年,主要是因為此時為作物收成之後,萬物休眠之期,因此「冬」其實是作物收成的表徵,此外「冬」也通「終」,終者,結束也,勞動社會的人們會認定「結束」,完全在於過去一年的努力有了成果,才能拿出來和家人以及親戚朋友們分享,這也說明了古人是有了收獲而過年,這和現代人時間到了就過年是有天壤之別的;更重要的是,古人的年不只是將收獲的成果分享給諸親好友而已,更期望著全新開始的來年,會有好的開始,而得到更豐碩的成果,因此在傳統社會的人們心中,「年」同時代表著收獲的喜悅與來年的期待,我們不妨以簡單的圖示如下:
年→冬(收獲)→終→結束→開始(期待)。
「年」的結束與開始,其實也是大自然現象的反應,漢人過年都在冬天,每年一入冬,大部份的草木都進入休眠期,等於是一年生長的結束,必須到了第二年開春,才會重新萌出新芽,可見這種結束與開始的意象,本就是大自然循環的一部份。
遠古的人類,大都存活在大自然中,長期累積的生存經驗,讓人們逐漸學習到大自然的智慧,結束與開始,正好給了人們「常」與「非常」生活最好的啟發。
「常」也就是普通平常的生活,每個人都有固定而尋常的工作,農人耕田,漁人捕魚,獵人狩獵,商人買賣…這是維持基本生活的根本,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承擔與負荷,大多數的人也都瞭解且認命,畢竟不工作,沒有人可以活得下去!
「非常」指的是平常的生活與工作之外,其他的休息、準備、娛樂、喜慶…等特別的事情,這些事情,一方面可以給人們一成不變的日子,多了一些變化,讓周而復始的工作,可以分出段落,同時也可以讓人們對於未來的日子,充滿更多的期待與努力。
平凡且常態的生活中,要加入一些特別且非常的情事,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透過生活步調的調整,給人們適當的休息,更讓人們適時地放鬆心情,以休養身心,不致因為太過勞累,或者壓力太大而妨害身體健康。
傳統的農業社會,主要的生產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在生產工具簡陋,以及生產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數的人,都儘可能把握任何一個,可以增加生產的機會,致使傳統的「非常」生活,重點並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各種喜慶。
首先,我們有必要先來談談,什麼叫做「喜慶」?
民間傳統的喜慶,並沒有特定的形式或內容,只要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喜悅的氣氛,可以讓人們的內心,獲得滿意或者安定的活動,在傳統社會中,都可以被視為喜慶,大者如結婚、生子、中狀元…人生難得有機會碰到幾次如此的大事,當然是無比的喜慶之事,小者甚至只是四時八節中的小小祭典,或者是家家戶戶每逢初二、十六的做牙,這些活動雖小,往往旣不迎神,也不宴客,甚至拜完神還要馬上去工作…但對於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只要拜神,心裡就更踏實,此外,還有簡單的祭品可以打打牙祭,怎能不令人心喜呢?
由此可見,活動不論大小,只要能夠在一般人平「常」的生活中,加入一些「非常」元素的,都可以算是一種喜慶。
傳統社會喜慶的項類,主要可分為生命禮俗以及歲時節俗兩大類。
生命禮俗是因為每一個生命而存在的,卻不是經常都會發生,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只會有幾件特別的大事,像是出生、訂盟、結婚、作壽…只是每件喜事,相隔的時間都相當的久,而且大多數的禮俗在一生中,只有一次而己,當然生日是年年都有,卻少有人敢過平常的小生日,只有活到七、八十歲時,才有機會做大壽,所以說,生命禮俗固然重要,卻只能視為特殊的喜慶,而不能做為例行的慶典。
歲時節俗乃是跟着時間而運作的民間慶典,每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會定期出現,不只每年都會自動偱環一次,更可以提醒人們季節的變化,還可以跟親朋好友,以及左右鄰居共同慶祝,彼此祝福,一同分享所有的喜悦,也難怪歲時節俗,會成為民間喜慶中,影響層面最大,最受到人們歡迎與重視的一項,當然也就成了,民間最重要的「非常」生活。
就以歲時節俗中,代表歲的「年」來說,為什麼過年,會成為歲時節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慶典呢?
在前段探討「年」的本意時,我們己經談到,「年」代表結束和開始,然而,每一次的結束和開始,又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呢?
我們不妨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果有一群人,裡面包含了年青體健,高矮胖瘦,老弱婦孺等各種條件的人,要這些人一起去參加一萬公尺的馬拉拉賽,只取前三名給奬,其他的人全部淘汰,你覺得會有多少人願意跑到終點呢?結果必然是,沒有幾個人可以在沒有目標和希望的情況下,一直堅持下去,多數的人只要看到前三名沒有希望了,就半途而廢,不肯繼續跑下去。
同樣是這群人,跑的距離同樣是一萬公尺,卻分成一百次來跑,每一次跑完一百公尺以後,可以休息一下,並且有短短的時間,準備下一場重新開始,相信每一次起跑,大家都會奮力衝刺,有些人是為了保住前幾次的好成績,更多的人是不服輸,認為只要再努力一點,便可以超越別人,結果是誰得了前三名,坦白說並不是太重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每一次都重新再來的比賽,不只可以把過去失敗的包袱完全拋棄,更能夠公平的給每個人,無比的希望與信心,而這一再復燃的希望,可以化成無比的勇氣,帶領着絕大多數的人,努力地跑到了終點。
想想看,人的一生,像不像是一次漫長的馬拉松比賽呢?
如果在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漫長的競賽,中途完全沒有任何休息、凖備與重新出發的機會,有幾個人可以不顧一切地跑到終點呢?
把一萬公尺,分成一百次來跑,就像是把人生漫長的歲月,分成一個個不同的階段一般,跑的長度一樣,卻可以讓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激勵下,每一次都跑到終點。
每個人活着的條件都不相同,貧與富,智與蠢,美與醜…許多現實的條件,是不可能改變的,如果每個人都只能在如此不公平的條件下,展開永無止息的競爭,可能會有許多人,在先天及後天條件根本不如人的情況下,半途就放棄了人生的兢賽!
幸好,老天爺是公平的,「年」的存在,就是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中,老天爺給了每一個人,同樣的結束與重新開始的機會,有錢人過年,享受的是舊年豐收的満足,還有對未來期望的喜悅,窮人過年,慶幸的是過去窮困的日子,終於挨過去了,對於新的開始,他同樣懷有無限的夢想,誰能夠說窮人的年,就一定比富人不快樂呢?
讓我們再想想看,過年期間,雖然有許多的禮俗或活動,但林林總總的儀式中,是不是都能歸納到結束與開始,兩個大項類中呢?
古人的年,是後舊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俗稱「入年架」,現代人的年假雖然沒有這麼長,但年前同樣有許多事情,讓每個人都非常的忙,但無論是古人或者今人的忙,都是為了讓舊的一年有個妥善的結束,等到吃過年夜飯之後,原本只為結束而忙的心情,有了非常大的轉變,換來的是全新開始的喜悦。
新年之始,見到的每一個人,不管認識或者不認識,見了面都會開口說:「恭喜!恭喜!」這句話反應出人們內心的喜悅,而在新年期間的行事,也都以祈求為主,充份顯露出每個人心中,都藏滿了各種願望,並且希望在新的一年都能實現。
傳統年的結束,是過了元宵,台灣各地的元宵活動五花八門,但基本上都不脫傳統社會的求財,求子以及求壽。
台東的炸寒單爺,以及許多地方的炸土地公,都是為了求財;福佬話以及客家話的「添丁」,都跟元宵節迎花燈的「燈」同音,因此所有的迎燈活動,都是源自於古老的求子習俗;至於求壽,最主要的儀式就是「乞龜」,自古烏龜就是長壽的表徵,能夠到廟中乞得壽龜回家,供全家人分享,也就代表神明會庇佑每個人,都能活得健健康康的,因為只有健康,才能長壽啊!
透過新年的種種行事與禮俗,更能夠清楚的看見年的意義,正是讓舊的完美結束,也讓新的全新開始,如此,才能夠給人們更多新的希望與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