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堂臨路旁有一片巨大的擋土牆,原本長滿了青苔,我們刷乾淨後漆上油漆,寫下我們「野寨山村,避秦以居」的生活態度與生命想望:

 

向草木學習生活的樸實與華麗!

向時間學習生命的沉靜與壯闊!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台灣瑰寶𥑮

台灣因四境環海自古鹽的取得都以海鹽為主主要的生產方式,則以從明鄭時代的陳永華,在萬年州臨台江內海的海岸開闢了鹽田曬鹽為主,江日昇的《台灣外記》說:

 

就瀨口地方,修築坵埕,潑海水為鹵,暴曬作鹽;上可裕課,下資民食。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漢人的神話傳說中,早在三皇五帝時代,先民利用煮海煮鹽,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及北宋李昉等編撰《太平御覽》中都有:「宿沙初作煮海鹽」等記載。到了明代彭大翼 《山堂肆考.卷二》中有「煮鹽」條目,寫得較為完整些:

 

宿沙氏始以海水煮煎成鹽,其色有青、紅、白、黑、紫五樣。

 

145.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210059.JPG

秋天是很美的季節,氣候漸涼爽且景色多變,再加上秋收意像所建構的美好氛圍,讓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愛上這段舒適宜人的美好時光。

原本夏季潮濕酷熱的天候,轉為秋天的乾燥炎熱,正是人們喜歡用「秋高氣爽」形容這個季節的主要因素。但乾燥的氣候條件,卻很容易讓不少人身體也受到影響,主要是因為《黃帝內經.素問》所說的:「燥勝則乾」。

典型秋天的燥熱之氣,讓身體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口乾、舌燥、喉乾,更有人甚至會鼻乾、大便乾結或是皮膚乾裂等,中醫認為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秋天之氣和五臟中的肺相通,肺臟必須直接呼吸空氣,自然也容易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乾燥的天氣自然容易耗損人體中的水分,自然產生上述的症狀,為了避免「秋燥傷肺」,「秋季養肺」的觀念,自古成為傳統中醫在這個季節,重要的施醫之道。

PA210062.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介紹的是恆春半島著名的總舖師林秋月,以及她所經營的福爾摩沙農莊,這可不是一般的休閒農場,而是少數能提供真正在地風味飲食的特色料理,另也有三間旅宿提供給親友住宿,但一切都請電話預約哦!】

1.jpg

司命真君的庇佑

恆春的龍水里,有一間供奉司命真君的寶靈宮,由於香火鼎盛,而龍水里又是半島上擁有最多總舖師的地方,致使許多人認為有了司命真君的庇佑,龍水里才會出現這麼多的總舖師。

灶神其實是家宅中的物神信仰,源於漢代戴聖編《禮記》的「家宅五祀」:門神、戶神、井神、灶神、中霤神(家中土神)。人類為了烹煮食物設立了灶,民間信仰中的祭灶,便為感恩「有灶就有食」,顯然跟日常飲食較有關係,而不是講究「廚藝」的總舖師。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介紹的「大快鹹豬肉」為嘉義大林Hide Pasta餐廳的陳秀卿母女手作的鹹豬肉,每一片都是兩人親手製作,風味特殊、數量不多,歡迎朋友們訂購!】

1.JPG

2.JPG

鹹豬肉之味

身為客家人,我從來不追求「客家美食」,但我在乎「客家飲食文化」。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從來沒想過這一生會去碰「牡丹社事件」尤其在台灣那麼多殘缺的歷史中,我因個性使然,有興趣的只會是些少人關注或大家所陌生的,像「牡丹社事件」專書好幾百論文以萬計的熱門主題,從來不在我關注的標地中,沒想到因2015年的「恆春半島人文旅行」三書之一的《幾番風雲染牡丹》,書的原型是199號公路上的社群與部落,自然會有石門、溫泉、牡丹…等部落,自然無可逃避這個事件,那總該到這些被日人焚毀的舊社看看吧?

1.jpg

2.jpg

3.jpg

4.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琅𤩝地方是台灣西部的開發歷史中,算是相當晚的地區,但在清初的文獻中,便可見到許多沙馬磯頭的記載,大體不脫它是台灣最南點,以及它是通往後山海路的轉折點蔣毓英的《台灣府志》「沙馬磯頭山…在鳳山治西南,離府治五百三十餘里。其山西盡大海,高峻之極。山頂常戴雲霧,俗傳此山有仙人衣紅衣黑降游於上。今有生成石磴、石棋盤在…凡呂宋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極焉。」

雖然大家都了解這個海岬的重要性,但直到建立鵝鑾鼻燈塔前,少有外人來到這裡,主要是因它一直屬於「生番化外之地」,甚至被形容成「魑魅魍魎,山嬌水怪」之地,《台灣府志》「到瑯嬌,沙馬磯頭而山始盡。深山之中,人跡罕至。其間人形獸面,鳥喙鳥嘴,鹿豕猴獐,涵淹卵育。魑魅魍魎,山嬌水怪,亦時出沒焉。相傳有金山,每啟人以涎羨之情。然在層巒疊峷之內山,外係化外野番。野番巢穴,猙獰路險,人跡罕到,亦不知山在何處,與山之高大幾何也。」

也被寫成「沙馬崎」或「沙馬機」的沙馬磯頭,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些人透過文獻比對,認為沙馬磯頭乃是恆春半島的西南岬,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載:「南路界盡沙馬磯頭,相傳地脈直接呂宋,凡船走呂宋,必由之,東方大洋有澳,名龜那禿,北風時大船可泊。」龜那禿也就是龜仔甪,指的是現今的南灣,這個灣澳在東方,那在它西方的沙馬磯頭,毫無疑問的就是貓鼻頭岬。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介紹的「飛魚一夜干」為恆春半島東岸獨特的飛魚加工法,從旭海一路往南,港仔、片埔、九棚、海墘、港口、啞狗海到西岸的海口、後灣…等聚落,都有不少漁人把握這上天賜予的海味。2017年特別介紹的漁人蘇伯文,是恆春半島典型的自捕、自製、自售的漁人,且特別注重衛生及安全,值得朋友們訂購!】

1.JPG

2.JPG

後灣的「陀螺排仔」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後灣,跟牡丹社事件日軍攻台有關,《恆春縣志》載「車城外西南地曰『後灣』者,倭人舊營之址也。」直到清代末葉,這裡仍被認為是灣淺水惡之地,《恆春縣志》載「濱海當風,水泉又惡。當時彼族居之,病、亡相繼;且船上砲彈可及,故准軍之至,棄而不處…,惟倭人舊營,雖只係草屋,然交收後不數月,今無一存。或云火焚、或云風壞,四顧蕩然。」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牡丹社事件被屠社的高士佛社,就是現今有「南台灣紅寶石」之稱的高士部落嗎?社是同一社,但所在的位置卻大不相同。

a1180148.JPG

清代文獻中寫成滑思滑或高士滑社的高士佛社,始祖的起源有Sakzgal、巴十墨社(パスモク社)、埔後社的水坑(Chinakaran,チナカラン)以及台東大武…遷來等多種,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纂的《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記載如下:

 

先祖是大武支廳的パカロカロ(Pakarokaro),四百七十餘年前因遭遇饑荒,才遷移到名叫サクシガジ(Saqtsugaji)的地方設部落…。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