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8939

★這是一個收費性的活動,為方便統計人數,若您不想參加,請不要隨便按參加,謝謝您我們對於只是為了好玩而按參加的人,會毫不遲疑地封鎖該用戶,以避免困擾

★報名表在本文的最後一段,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想參加只需按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新朋友,務請將報名表填妥並且回傳給我,才算完成報名手續,謝謝每一位支持的朋友們!

 

★如果你喜歡這個旅行,卻無法參加,也歡迎您轉貼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您!

〔旅行的主題〕

被公認為台灣三大民變之首的林爽文事件,雖然還是無法對抗清廷的力量而敗亡,卻為台灣的歷史,留下了最鮮活的印記,並明顯影響到清廷的治台政策,而林爽文也在不同地統治者眼中,扮演著「逆賊」、「會匪」或是「抗清志士」…等不同的角色。

在林爽文風風光光的一生中,無論是起事、抗清、攻城到兵敗,都有許多人的關注,只有最後的逃亡歷程,卻少有人研究,到底是為什麼呢?

2014年的6月,我們曾辦了一個「誰去過「賊走路」?」的旅行,就是試圖去探索林爽文兵敗之後,深入內山的逃亡路線,一方面想去印證林爽文的流亡之路和「賊走路」的異同之處,更重要的當然是借這個機會,了解歷史與土地的變遷…。

沒有歷史似乎就是台灣歷史最赤裸的寫照,儘管大多數人不在乎歷史,甚至刻意輕忽、抹滅歷史,但只要真實存在過的,必然是這土地永遠的刻痕,兵敗之後的林爽文,沿著清代岸裡社古文書〈岸裡社番把守圖〉中的「賊走路」南下,在原本無人關注的荒山丘陵,插旗安寨並與清軍對峙,只是中寮的爽文路和南投的軍功寮並不是終點,而是林爽文部眾最後潰敗的關鍵點,這以後,林爽文的部眾再也無力和清廷對抗,只得沿著山徑往南潰散,先是來到平林溪上游,清廷的追兵旋沿平林溪而上,殘部再向南遁,進入水沙連六社傳統的領地,漸成「民番交易所」的半路店(今集集),卻因地處進出水沙連的官道,出入人口眾多,不利集結,只得越過濁水溪,沿清水溝溪南下,進入鹿谷山區,最後的勢力集結在小半天,卻被清兵徹底擊潰,林爽文的民變事件,到此才完全告一段落。

250年之後,我們再次走上這段抗清者最後的流亡之路,當然不可能是巨木與蔓藤交構的莽林絕地,更不會前無路、後有追兵的險境,但至少通過山區的產業道路,可以讓我們了解中台灣這一塊淺山荒野相對的地理關係,更可以看見林爽文之後,入山拓墾者如何面對窮山與惡水的挑戰,並且建立了不同族群的家園,穿越重重的山林,我們可以更清楚集集不是因小火車而重要,早在清代中葉這裡成為進出水沙連六社的門戶之後,便成了半路店,至於濁水溪左岸的山林,則是通往後山越嶺路的起點,但在中路開拓之前,這廣袤的山林,又給了拓墾的人民多少生存的希望呢?

 DSCN8978

〔旅行的時間〕

2014年09月20日(星期六)~2014年09月21日(星期日)

〔旅行的行程〕

一、車程:

早上七點從台北新店捷運站集合報到出發→走國道三號下竹林交流道接北部的朋友(視需求而定)→轉國道一號下苗栗或中港交流道接中部的朋友(視需求而定)→接74快速道路→下台中高鐵交流道接中南部的朋友(視需求而定)→回74快速道路→轉接國道三號→南投交流道下往轉入14乙公路往南→南投軍功寮開始我們的學習旅行。

二、920的旅程:

軍功寮的建立與現況→以爽文為名的聚落→往南流亡的山徑→中寮的山林產業→荒山中的菁埔夫人→從鄉親寮到中寮→再生的中寮街→中寮午餐→九二一之後中寮的再生產業→「番仔吧」在那裡?茄苳巨大樹王公越過分水嶺集集姑娘廟→從半路店到集集→集集市街晚餐→→夜宿集集永昌民宿

二、921的旅程:

 九二一的第十五個紀念日沒有觀光客的集集橫越濁水溪的路→把九二一寫入對聯的新廟→ 清水溝溪的石壁潭→秀峰的日本警察紀念碑→武聖廟的紙紮五營元帥→青潭橋畔的老土地公→初鄉的輕便車→林鳳池舉人墓→初鄉的舉人宅午餐→鹿谷聖蹟亭→八通關古道的兩方古碑→小半天聚落→長源埤圳碑長源埤的起始→孟宗竹林的生態→材爽文最後的敗亡之地→走投55鄉道轉投55~2鄉道接151縣道北返,在竹山交流道上國道三號→來程中途的上車點,同樣可以下車→預計午后七點前回到台北新店捷運站解散。

〔旅行的學習與內涵〕

九月二十日旅行重點以中寮的山林產業與集集的歷史變遷為主。

軍功寮的建立與現況

位於貓羅溪上源軍功寮溪與平林溪間谷口地帶的軍功寮,屬於南投市西麓的聚落,這個聚落的建立,乃是清乾隆52年,林爽文部眾在龍眼林溪安營紮寨,清廷怕林爽文沿溪而下逃到南投的平壤地帶,大統領福康安乃派重兵駐紮谷口之地,並且整軍全面剿除林爽文部隊,果然在幾次對戰立後,林爽文部眾只得再往南逃,原本駐軍的溪谷口便分賞給討賊有功人員,因而名為「軍功寮。」

如今的軍功寮,最大的地標是南投酒廠,原本的聚落有台14乙線通過,往北過了軍功寮溪,便和中興新村接上了,使得這個清廷因軍功而建的聚落,又摻雜了許多住民,成為一個族群的元的地方。

 DSCN9017

以爽文為名的聚落

林爽文部眾越過南北投保交界的山區,深入現今中寮鄉的群山間,這一條林軍逃匿的山路,除了也被稱為「賊走路」之外,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周璽修的《彰化縣志》卷二〈規制志〉中,南北投保各莊名條下,明白載有「爽文路」之地名。

如今,爽文路被改成了龍草路,卻留有一個以「爽文」為名的聚落,這個位於龍草路與龍南路交叉路口附近的小聚落,雖然沒有保留任何林爽文的文物史蹟,但無論是派出所或學校,都以「爽文」為名,至少說明了林爽文抗清失敗後,曾經流亡到這個小聚落。

如今的爽文聚落,最知名的產業莫過於老阿嬤手工製作的薑糖,以純正的天然黑糖加上山區自產的老薑慢慢熬煮而成的手工薑糖,不僅有新鮮的薑味,更有天然黑糖的芳香,也難怪會贏得許多人的喜愛。

這一次我們將連絡製作手工薑糖的老阿嬤,帶領我們一起從選薑、切薑到熬煮成薑糖,讓更多的朋友透過完全手製的過程,深刻體驗到手製物品的珍貴價值。

荒山中的菁埔夫人

林爽文從爽文路往南逃竄,無論走那一條路,都必須翻越重重的山嶺,這片廣闊的山林,如今都被闢成山園,種植林木或果樹,其間也夾有一些散村,為山林增添一些生氣。

鄰近廣福聚落的鄉林巷中,有一間相當具規模的開基玉明宮,供奉的神明有觀音菩薩、白鶴童子、道濟仙師、三太子、福德正神、虎爺…,其中最特殊的是主祀的神明菁埔夫人,為台灣較為罕見的民間信仰神祇。

常見的菁埔夫人崇拜,都以海邊的地區為主,像是口湖下寮順寮宮以及竹南玄龍宮都因祂曾受玉皇大帝勒封為代天巡狩,遊巡四方探訪民情,因此是屬於王爺信仰系統的神,何以會到邊山區建廟開基呢?

來到山區的菁埔夫人竟然成了玉皇大帝七位女兒中的長女且是代替父王巡視天下神祇為期已經有三百九十又四年掌的是青旗乃是三十三天內的神主為了救世才來到這裡原本在信眾家奉祀因神威顯赫才在鄉親的支持下建廟供奉

別問何以同樣的神到了不同的地方連神訴和職司都完全不同這就是民間信仰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對錯問題只有有沒有人信的問題

從鄉親寮到中寮

其實從爽文路開始便屬於中寮鄉行政區域了,這是南投縣的一個典型山林鄉,位於南投縣偏西的中寮鄉,東和國姓鄉與水里鄉為鄰,西北邊為南投市西境則接名間鄉,南側鄰集集鎮,北面還有草屯鎮自古靠山林產業維生因此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偏僻的小鄉鎮。

早在清嘉慶年間便有福建漳州的鄉親入墾平林溪所沖積而成的河階地,由於入墾者大多是原鄉的鄉親這塊中寮鄉境內面積最大的平坦地,也就成了鄉親寮。

清代最早設置行政單位時,鄉親寮隸屬於彰化縣,日本時代改隸屬南投廳,並區分出八杞仙、鄉親寮以及龍眼林三區,後來三區合併為中寮庄,隸屬台中州南投郡管轄,戰後才改為中寮鄉。

現今的中寮主要的居民以福佬人居多比例高達七成以上另有百分之二十五為客家人是南投縣境內客家人最多鄉鎮之一。

再生的中寮街

位處於山林之中的中寮鄉由於缺乏平原,加上土地貧瘠,早期居民多以種植香蕉維生自從香蕉榮景不再以後,農人們則改種檳榔、龍眼、柑橘…等,但還是無以維持農村經濟,快速衰退的結果致使人口大量外流,農村的風貌一直無法改善,甚至連中寮市街兩旁也都有土确厝其他的則為一、二樓式的舊式樓房。

位於震央附近的中寮根本無力對抗震災的摧毀,不僅有百餘人罹難,老舊的房子更是紛紛倒下,鄉內各村落的土确厝泰半被毀連中寮街區的房舍也受害嚴重,災後幾乎淪為死城的中寮並沒有因天災而放棄加上許多救援團隊的支持與協助,不到兩、三年中寮便重新站起來了。

如今的中寮街是災後再生最鮮活的例子。

九二一之後中寮的再生產業

房子倒了可以在眾人的力量之下重建起來但失去生機的地方產業又該如何再生呢

九二一之後的中寮不僅房子倒了所有的生機也幾近斷絕,房子蓋好了,觀光客也來了,但要拿什麼東西給觀光客們看呢?

集思廣義總能找到好方法的,在較鄉村的地方,許多農戶決定朝有機農業發展,同時也開始經營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和民宿,十幾年下來,中寮鄉已經成為台灣特色農場最密集的地方,某種程度帶動了中寮的農業發展。

原本是地方經濟中心的中寮市街則是在幾位媽媽的努力下,將植物染手工皂及一些古老的產業,重新包裝後成為中寮鄉最重要的再生產業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植物染共有三家從事這項兼具環保、自然與健康的手工產業。

都由當地的婦女組成植物染工坊,雖然每一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發展的狀況也不相同,卻是中寮人走出再生之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九二一災後的台灣,重新建構希望的開始。

「番仔吧」的茄苳樹王公

離開鄉親寮往南進入半路店路程雖不遠橫在中間的山嶺卻是大肚溪流域和濁水溪流域的分水嶺因此山路崎嶇入墾的人們只能在山溪間找到較平坦的沖積地建立聚落今稱廣興村的聚落是山林間規模較大的而在這裡有一個特別的舊地名為「番仔吧」(福佬語發音),有些地方文獻寫說是「舊為平埔族之荒埔地」但以相關的地理位置來看在這山區實在找不到那一族的平埔族人反而比較可能的是原居住在濁水溪沖積地(今集集市街一帶)的水沙連六社人原居地成為原漢族人的交易地後部分的族人進入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部落後來又有漢人入墾此地於是才留下「番仔吧」之名吧

漢人建立的廣興村有一棵據傳已有三百年歷史的茄苳樹茄苳是台灣平地到淺山常見的原生植物由於根、莖、幹、葉、果都有不同的用途因此和人類的互動親密卻也常被利用會留成巨木必然有特殊的原因而且又高又大自然成為地方信仰的樹王公了。

 DSCN9043

從半路店到集集

清初在台灣中部的淺山地帶,最重要的原住民族群首推水沙連六社,這個由邵族四社以及埔社、眉社所組成的原住民勢力,北抵埔里盆地,南起濁水溪畔的集集,直到清乾隆36年(公元1771年),來自福建漳州府的饒平人(客家人)黃寬等三人,在湳底盤(今集集林尾里)等地開墾,九年之後田園更見規模,因而開始吸引許多在外面生活無以為繼的人,進入濁水溪中游的沖積平原拓墾,外來的入墾者愈多,不只迫使得原住民他遷或被同化,同時也讓這個地方,漸成為原漢等各族的交易中心,但這裡不過是前往水沙連的半路而已,自然就被稱為「半路店」了。

日本時代之後,為了開採內山的物產,集集所扮演交易買賣的角色更重,早就成了各地物資的集中地,集集這個地名也就因此而生了。

九月二十一日旅行重點在集集、新鄉與半天寮的歷史變遷。

九二一與集集震央

2014年9月,劉還月的人文旅行,不僅選在9月21日這天,所在的地方更是震央所在地的集集,我們從來不刻意安排這些「紀念日」,卻因6月辦了林爽文賊走路的前半段,跳過二個月的暑假之後,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日(劉還月人文旅行從2014年起訂定的固定旅行日),便是921了。

大地震的十五個紀念日我們來到震央的集集我們能不好好看看小鎮15年來的滄桑嗎

也許你早就厭煩這個處處都是觀光客的小鎮但在這一天的清晨,趁著觀光客們還沒有清醒之際,我們何不去看看早已修復完成的集集車站,或者就成為地震紀念園區的武昌宮呢

把九二一寫入對聯的新廟

橫跨濁水溪的集鹿大橋完工通車後,位於濁水溪左岸清水溝溪匯流處的瑞田成了集集南下鹿谷的第一站,250年前,林爽文敗亡南遁時,也是取這裡進入鹿谷山區的,只是當時這裡仍稱為「番仔寮」,為水沙連六社的漁獵之所,等到漢人入墾此地時,雖然有些移墾者是越河而來的但也有些人是從竹山經新鄉慢慢才找到這裡安身立命的。

由瑞田和清水二村所形成的聚落,大多數的居民雖然都操持福佬語,但聚落的信仰中心,卻是主祀三山國王為主神的受龍宮。

據傳已有二百年歷史的受龍宮奉祀主神的由來說法有二一是相傳在清嘉慶年間,福佬人楊灶率領族人開墾清水溝,由於難免遭到瘴癘之害,因而奉請三山國王香火於外城二是清道光年間,有一位彭姓客家鄉親攜香火至番仔寮地區開墾荒埔,卻因農作無成而搬離,原本帶來的三山國王香火卻遺留在這裡,每到夜晚,有些村民會看見從三山國王香火袋中發出的靈光,因此「神蹟」很快傳了開來,於是趕緊雕刻三山國王神牌並建受龍宮於外城巷,做為供奉三山國王的神殿。

九二一大地震時受龍宮受損嚴重但為了重建村民卻有二派不同的意見,一是在原地重建,成了現今的受龍宮另一派人主張找更大的廟地重建於是在清水溝溪右岸新建了瑞龍宮由於瑞龍宮是全新建成的不僅格局和動線都較好寺廟的柱子對聯中更寫下了九二一地震及桃芝颱風的歷史這恐怕也是全台獨一無二的創舉。

清水溝溪的石壁潭

濁水溪的左岸有一條由南向北注入大河的小溪名為清水溝河雖不大卻是左岸主要聚落的生命之河。

清水溝溪是濁水溪中游的一條小支流,發源於阿里山山脈北段的半天窟山、樟湖山一帶,上游流經鳳凰谷一帶,出了鳳凰谷瀑布後在茅埔匯入石盤溪,又在秀峰匯入苦瓜寮溪,由於山區多為原始林,溪水流量豐沛、清澈見底、絕少汙染,且陽光充足水量豐富…是一個生態環境相當良好的小河,加上幾年來護魚有成,溪裡有許多原生的魚蝦常吸引許多人來到河邊賞魚。

清水溝溪沿岸有瑞田、清水、秀峰…等幾個較大的聚落舊稱「番仔寮」的瑞田,是清水溝溪注入大河的地方,由於是個較開闊的冲積地,早年受到濁水溪水流及地形的影響,形成許多曲彎曲的山溪不斷地切割兩岸,使得某些地方的岩層被河水切割露出節理清楚的岩脈更因為被河水切割的關係岩層下方形成深潭潭水更對映出上方的石壁形成自然寧謐的自然地景雖然面積不大卻也值得一觀。

秀峰的日本警察紀念碑

鹿谷鄉秀峰聚落的秀峰派出所後方,有一方紀念日本警察的石碑碑主是為紀念在日本明治三十三年,樟湖戰役而亡的日本警官大賀稍。

大賀梢是日本福崗縣人年輕時先從軍、後轉警明治三十三年七月派任斗六辦務署林杞埔支署清水溝警察官吏派出所長但從該年五月起便有抗日人士在樟湖山與日方對抗日方派出警力負責「剿匪」長達半年之久而無所獲終獲報得知「匪魁」張呂赤、張呂莿、陳賜、黃致富、吳振生、楊恩、陳子琴…等人秘密集合部眾準備下樟湖山襲擊南投街、進而直搗台中。大賀稍為制敵機先乃率隊襲擊樟湖山瓦解了「匪徒」的勢力日方的警官大賀梢也因而戰死後人乃在派出所立碑以為紀念。

日本官方的樟湖山亂匪事件也就是台灣歷史上的樟湖山抗日事件此役由林杞埔的陳賜、陳子廖帶頭抗日總共戰死了二百餘人但在樟湖山卻不見任何碑記只留下戰勝者為大賀梢留下的英勇殉職碑。

紙紮五營元帥與老土地公

鹿谷鄉秀峰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武聖廟這座建於清道光八年的老廟最早為村中的公厝,後來改稱「祖師公廟」奉祀的主神是玄天上帝,這座典型的庄內廟並沒有太特殊之處到是供奉在外的五營元帥雖設有白鐵小屋及插香之處但元帥及兵馬卻是剪紙加彩筆劃成的主要是方便每年廟慶都得重新安置五營換上新的神像彷彿也換了一批生力軍。

秀峰和新鄉之間有一條不甚起眼的青潭橋橋的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祠鹿谷鄉公所的介紹是「百年土地公廟」看到這幾個字您能想像會是怎樣的一座「廟」嗎

其實,祂不是一座廟,而是最古老用三石砌成的土地公壇,是人類最原始敬祀土神的形式,這種祭祀方式何止百年,恐怕有好幾千年之久呢?

初鄉的輕便車

鹿谷的初鄉是往來竹山必經的聚落,更是漢人拓墾鹿谷的第一個據點,舊稱為粗坑,最早入墾的人約在清乾隆初年便有福建南靖、彰浦、龍溪、海澄等地的移民入墾,但由於山多平地少,可以種來糊口的產物很少,人們大多靠雜糧維生,山林裡的產物則有樟腦、木材以及竹子…等,但由於搬運困難,很難用以營生。

日本時代以降,日人為了大量開採鹿谷山區的原始林木,於是興建輕便車軌道,利用俗稱「五分車」的輕便車載運木材從山區將木材運至粗坑,進行加工處理後再運到平地轉運至南北各地。

太平洋戰役,日本人留下的資源都被政府接收,鹿谷鄉的輕便車業卻由地方人士接手經營,並因數度擴大開採區域輕便車的重要性更因此大增,直到民國四、五〇年代山區的公路陸續闢建完成,大卡車逐步取代了輕便車的運材功能,輕便車因而功成身退

在台灣各地都成了古董或歷史遺跡的輕便車近年在鹿谷鄉公所的努力下在初鄉村重建了輕便車路軌,並且新置了輕便車在其上成了台灣唯一可以有動作的輕便車體驗區。

林鳳池舉人墓與舉人宅

初鄉因為曾經出過一位舉人使得這個僻遠小村成了鹿谷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這位舉人也就是林鳳池祖籍福建的林鳳池,生於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幼時家貧但好學因此直到三十六歲那年以彰化縣學附生出身的身分渡海到福州參加科舉,結果獲取為舉人第九十名光宗耀祖的事蹟傳回台灣立刻成為南投地區開天闢地的大事,初鄉人更感到無限光采。

林鳳池中舉之後地方上也衍生出一則凍頂茶的傳奇故事,說是「林鳳池為報答林三顯資助科考盤纏,攜回武夷山茶苗三十六株回報,是為凍頂茶之始…」,這個故事雖然只是鄉野傳說沒有任何史料可資證明但初鄉還是因此而成為凍頂茶在台的發源地。

初鄉國小旁的中村巷,有林鳳池舉人墓一座實際卻只是林鳳池的衣冠塚面積雖然不大,但古墓相當典雅而精緻因而在民國七十四年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座落在農田之間的古墓入口有南投縣政府設置的林鳳池舉人墓誌碑做為尋找古墓的指引。

林鳳池從小居住的舉人宅,也在初鄉的街坊上,卻因在中正路之小巷中不大好找,加上三合院和其他房屋相連,使得木造三合院看起來相當侷促,要不是前庭的旗桿座,還無法確定這座翻修於日本時代的古厝就是林鳳池舉人宅。

有趣的是,林鳳池舉人宅雖然曾於1930年代翻修,但屋內仍保有清代的老文物,包括林鳳池舉人牌位及當年文物;前庭的兩座旗竿座,也是清代流傳下來的古蹟,可惜都沒有好好地維護。

 DSCN9059

鹿谷聖蹟亭

以就地取材的砂岩組成,四方形三層結構,頂層四面牆堵,分別雕有瓶子、花草、鳥獸等吉祥圖案的鹿谷新寮聖蹟亭,建於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亭頂為硬山式,以石雕成仿屋瓦與滴水…等裝飾,正面中層爐口的上方,鐫刻有「聖蹟亭」三字,兩旁則有對聯;底層則沒有任何裝飾,加上整座聖蹟亭的建築很小,是一座相當簡樸而厚實的石亭。

鹿谷為什麼也會建有一座聖蹟亭呢?一般人的解釋必然是古人敬重文字、崇尚文風,因此才會建造惜字亭,甚至還有人會認為這是客家人敬重文明的舊留,有惜字亭的地方必有客家人…,上述的答案當然沒有全錯,但每個地方建惜字亭的用意都不同,其中不能忽視的真正目的,是透過古代讀書人與一般人的階級之分,達到宣誓不同族群「文明開化」與「野蠻未開」的差別,借以「教化」那些不識字的人,必須聽從、順服讀書人的指揮與意見。

八通關古道的兩方古碑

鹿谷新寮聖蹟亭的附近,有一座新寮福德廟,這座石頭廟旁則被擺置了兩方和八通關古道歷史有關的古碑,分別是「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及「德遍山陬碑」。

闢建於同治13年(公元1874年)的八通關古道,是一條貫穿台灣中部的東西橫越道,西起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東抵璞石閣(今花蓮玉里),全長152公里,開路的緣起是牡丹社事件之後沈葆楨奏請的「開山撫番」政策獲准,計劃從台灣的北、中、南三地闢路通往台灣後山當時領兵開闢中路的大統領是吳光亮總兵,這條路耗費許多力氣終於開成,成為中部通往後山的唯一孔道,日本時代修改過某些路段,這些古道一般都統稱為「八通關古道」。

既然要「開山撫番」舊時禁止漢人越界進入「番地」拓墾的政策,自然得改弦更張於是沈葆楨又向朝廷上奏了《台地後山請開舊禁摺》希望可以:「今欲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欲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際此開山伊始,招墾方興,臣等揆度時勢,合無仰懇天恩,將一切舊禁盡與開豁,以廣招徠,俾無瞻顧。」

清廷也應了沈葆楨之請,廢除所有漢人入山及相關的管制禁令並且由官方立了這方「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就是為了告諭百姓,政府已撤除相關的禁令此後私墾的百姓無須賄賂官府,而官兵亦無法再藉故勒索

新寮地處出入中路的必經之地,民人入山開採了許多樹木、樟腦山產…等都以新寮為轉運地,使得這個小村日趨繁榮鄉人為了感念吳光亮總兵開闢中路帶動地方繁榮的恩澤乃在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豎立了一方「德遍山陬碑」,以表達人民感恩載德的謝意。

 DSCN9072  

小半天聚落

鹿谷鄉西南方隔著北勢溪和鹿谷遙遙相望的小半天指的是鹿谷鄉的竹林村、竹豐村、和雅村三村地名的由來是當地居民早年所有的山產都必須挑到大坪頂(今鹿谷)來販賣,東西賣完要回家時,看見溪谷對面的山都被雲霧籠罩其中看起來就像是在半天之上但人們又不敢稱自己住的地方為天於是乃以「小半天」稱之。

在《雲林縣採訪冊》中,也記載有小半天的地景和產業:「小半天山,高插雲霄,山徑窄狹,屈曲幽深,山上民居不一,煙火將及百家,所產貓兒尹麻竹尹,為居民利。」直到今天竹筍及茶葉仍為居民生活的兩大命脈近年則有觀光產業相助地方人士透過「初春有春茶採製茶香及春筍春末夏初有螢火蟲飛舞冬天則是冬茶與冬筍的生產以及賞心悅目的茶花…」做為吸引觀光客的主要資源。

長源埤圳碑

位於海拔約500公尺丘陵台地上的小半天,早年由於缺水,只能種植耐旱的茶葉和竹子,但無法自行生產民生物資,生活必然困頓,到了日本時代,由於小半天的人口日繁,為了解決小半天的缺水問題,村民共同推派了林約、李陽為代表,邱錦岳、張如切、劉進、林烏棕、林振婦、林朝旺、黃振逢、沈溪為發起人,羅伏為請命人,林平順為保證人,募款集資後,向當局請命開鑿獲允後,找來了有開鑿渠道爆破專長的客家人士,整隊負責施工首先他們往南在孟宗竹林間,找到了高於小半天的取水點便於大正十二年(公元1923年)815日開工,一路彎山越壁,架橋通渠,突破了重重困難,歷經半年之久才全部完工,也就成了這條長源圳。

長源圳建成之後,對地方民生當然有非常大的影響,雖然是民間自力開鑿的,但對於官方還是要感恩戴德一番,於是在日本昭和八年(公元1933年)適逢十週年紀念,「乃勒碑銘記,以垂後代。陽刻碑題,即成本件碑記;碑今猶立水圳旁邊,見證歷史。」

孟宗竹林中的長源埤

日本時代才開通的長源圳,水圳的源頭是距離聚落十幾公里的北勢溪由南向北流的北勢溪也就是東埔蚋溪的上游從溪頭一路往北下切流到內茅埔一帶,溪床的高度正好稍高於小半天,開圳者測定了水位之後,決定選擇在河左岸為水源頭,但因地勢起伏先民只得鑿山架橋,以利於通渠,最終才能完成這條水圳。

長源圳的取水口附近,要先穿過一大片的孟宗竹林;原產大陸江南地區,為禾本科竹子屬的一種,又被稱為毛竹、江南竹、貓頭竹…的孟宗竹,是廣泛生長於中國南方山區的經濟作物,清初先引進日本,再引入台灣栽培,現今的台灣,以南投、嘉義二縣最多,自海拔150m~1600m都可以栽培。

除了嫩筍可以食用之外,竹子本身更是良好工藝材及建材的孟宗竹,由於單稈散生的粗大竹子成林後,常會使人有一種空靈的感覺,因此鹿谷地方每一處的孟宗竹林半天長源圳頭的大片孟宗竹林,當然也成了許多觀光客喜愛的景點,我們雖為水圳頭而來,卻也享受了豐美的竹林生態景觀。

材爽文最後的敗亡之地

然而您怎堪想像這片絕美的孟宗竹林卻也是林爽文殘部最後的敗亡之地嗎

林爽文部眾和清廷大軍在龍眼林溪對峙之後,清軍怕林爽文部眾借此出山,於是派遣重兵駐守,並且數度進擊林爽文的營寨,迫使得林爽文只得將全力撤守集集,最後流竄到鹿谷鄉的小半天,林爽文殘部最後在此集結,主要是想借地勢之利,阻止清兵的趕盡殺絕;這一帶為阿里山支脈之鳳凰山分脈西走者,山勢甚為幽深危險具有易守難攻之勢,於是在小半天山頂,內築石牆,外列木柵,斷樹塞路,做為和清軍決一死戰之地

乾隆52年(公元1787年)12月18日,福康安下令於四更天進兵小半天,雖被草深樹密的窄路險徑所阻,但仍奮力打死林爽文部眾二百餘人名,部眾眼見取勝無望,乃四處逃命,林爽文也徑自往北逃亡,台灣史上最大的民變事件,至此終告一段落。

北返台北新店捷運站解散

旅行結束了,我們將在南投上國道3號高速公路北上,想要沿途下車的朋友,請事先告訴我,以方便您在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下車,車行的最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台北新店捷運站。

【注意事項】

這次的「林爽文最後流亡之路」旅行,是一趟深入了解台灣歷史的旅行,二天時間大都以車程為主,不需要走太多的路,更沒有爬山的行程,歡迎年紀較大或小朋友報名參加。

【報名資訊】

【主辦單位】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

【活動名稱】

201409劉還月的人文旅行【歷史探索】兵敗無以論英雄,故夢疑在半天間──林爽文最後流亡之路與中台灣山區的人文產業」歷史探索學習活動。

【適合報名的朋友】

想認識林爽文歷史事件、中台灣拓墾、民間信仰、地方產業、族群文化…等的朋友,但受限於小巴士座位的限制,只能接受十九位朋友的報名。

【報名日期】

即日起受理報名,請早行動,以免向隅。

【報名方式】

我們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如果你想參加,最近三年參加過活動的老朋友,直接按FB(臉書)本活動的參加便可,沒有參加過活動的朋友,第一要務就是立刻將報名表E-mail到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如此才可能佔有名額;為了避免電子郵件遺失,報名後請用電話確認,若有其他問題,也請用電話連絡:劉還月的手機是:0958020220。

【旅行費用】

每人參加的費用4000元。

(以上費用包含遊覽車資、在地特色餐飲、講師費、司機小費、行政費、旅遊責任險及其他雜支…等。)

【繳費方式】

E-mail報名之後,請不要直接繳費,請等待收到劉還月回覆的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後,按通知時間再行繳費(繳費方式連同報名成功及開始繳費E-mail信息一併報告)。

未在收到第一次通知後三日內繳費者視同棄權,名額由候補者遞上,謝謝您的配合!

【嚴格規定必備物品】

一、布鞋或登山鞋:我們為了大家的安全起見,戶外行程全程禁止穿著涼鞋,並將在出發時檢查,若鞋子未符合規定,主辦者得當場退費,要求報名者無異議退出活動。

二、個人食具:包括碗筷、杯子等,在劉還月的戶外實察活動中,全程不提供個人餐具,忘了帶餐具的朋友,每餐應付免洗餐具費100元。

三、個人盥洗用具,無論住宿地點是否提供免洗式的盥洗用具,我們都禁止使用,完全是因為這些用完即丟的塑膠製品,不僅浪費,更是環境的大負擔,因此,請各位務必自備個人盥洗用具。

【建議攜帶物品】

一、活動地區的地圖(單張、整本或影印的都可以),並且養成隨時使用地圖的習慣,才能完全和旅行結合,更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深度及廣度。

二、個人水壺(個人自備飲水,減少產生保特瓶)、防曬用品、輕便雨具、防蚊蟲藥及個人用藥…等。

【退費標準】

報名後七個工作日內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100元;報名後第八個工作日起通知棄權者,酌收行政費50﹪;活動前一個星期內通知取消者,恕不退費。

【報名手續】

由於有些朋友經常參加旅行,有些朋友第一次參加,為了因應不同朋友的情況,報名的手續也有所不同:

一、曾經在二年內參加過劉還月人文旅行的朋友,只要按FB上本旅行的參加鍵便可,無需再寄報表了。

二、太久沒參加旅行的朋友,除了按FB上本旅行的參加鍵之外,請留言告訴我您參加過那一次的活動,以利找到您的報名資料。

三、從來沒參加過劉還月人文旅行的朋友,除了按FB上本旅行的參加鍵之外,並請您務必將以下報名表完整填妥,再複製報名表(只要報名表便可),直接貼在FB上的私訊,或E-mailliu580220@hotmail.com信箱,劉還月收即可,只按報名參加卻不寄報名表的朋友,並未完成報名,我無法讓您參加我們的旅行,非常抱歉。

四、FB上有些人只是好玩而隨便按參加,卻完全不理會我的訊息,為方便管理,同時也避免讓較晚看到訊息的朋友誤以為額滿,我將在寄出訊息三天後仍未接到按參加者的任何回應,刪除您的參加並封鎖該人,請朋友們見諒。

五、一般我都在訊息貼出後一個星期左右,才會處理報名事宜,請朋友們耐心等候,第一次參加的朋友,寄出報名表後不妨用FB的私訊連絡一下,看看我是否有收到您的報資料,以免信件遺失,讓您無法參加旅行,謝謝每一位朋友。

【報名表】

〔201409劉還月的人文旅行【歷史探索】

兵敗無以論英雄,故夢疑在半天間

──林爽文最後流亡之路與中台灣山區的人文產業報名表

名:

別:

日:民國        月    日(辦理保險用)

身分證字號(辦理保險用):

電話(日):   (夜):     手機:

e-mail(所有相關連絡用,請務必填寫最常使用的e-mail):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服務單位(相互認識用):

稱:

緊急聯絡人(辦理保險用):

關係:

緊急手機:

家用電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還月的避秦山 的頭像
    劉還月的避秦山

    劉還月的避秦山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