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恆春半島東岸,佳洛水以北到九棚山以南的山區,被墾丁國家公園劃入自然生態保護區,主要是因這個區域人跡罕至,保有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除了申請核可的專業人員外,一般人不得進出這個區域。

2.JPG

儘管墾丁國家公園將這座廣袤的山區列入管制區,並清楚規範未經申請擅自進出這個地區人員的罰則,但幾十年來,進出山區及海邊的人員從沒斷過,主因是山區一直是斯卡羅族人的傳統領域,尤其是日本明治37年(1904年),台灣總督府實施「普通行政法」,將恆春城及港口溪流域的平地及淺山丘陵帶的原住民,全都改為「熟蕃」,斯卡羅族人因而失去大多數溪口溪畔的土地後,迫使得許多族人進墾山區的土地後,這片山林自然成了斯卡羅族人的營生之地,到了晚近,甚至成了外人入山盜捕食蛇龜的主要獵場。

3.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26.JPG

每個人都想和不同的人去旅行,但您曾經想過跟著「歷史」一起去旅行嗎?

這是一本記錄恆春半島歷史的書,但從最初的構想開始便不以探討「歷史」為目標,反而是希望以歷史為媒介,打開我們的生活、旅行與夢想…之路。

恆春半島有太多的故事始於珊瑚礁岩我們就以珊瑚礁岩為主角共同來探索這個半島的前世與今生

P44.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jpg

人生總有一些奇妙的緣分。

最早會來到這個半島,是在1994~1995年間,為了追尋馬卡道族的腳步。其後又有其他主題的田野工作,來來去去恆春半島也才逐漸了解,半島上不只有太多的民族交迭與演替,更是大航海時代以來,台灣發生過最多涉外事件的地方,如此豐厚的歷史,卻為什麼又甚少被人們所關注呢?

2004年盛夏,結束專業台灣風土出版的「常民文化」後,致力人文旅行的推動,卻發現根本沒有什麼人真正了解什麼是「人文」?「人文」早已淪為廉價的商業推銷術。

許多人都愛旅行,卻只在乎旅行的「目的地」;注重旅行的玩樂或形式,卻不肯了解風土與民情;對於「非我族類」大多只是看熱鬧,根本缺乏真正的了解與關懷…。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592200_1360447133969949_2730028985762052135_n.jpg

鹿寮溪遺址是恆春半島上,不會被遺漏的史前文化遺址,但所往都只是「列表」或「存目」而已,有關這個遺址的記錄少得如鳳毛麟趾。

13592717_1360447357303260_231429080928192706_n.jpg

1987年,黃士強、陳有貝、顏學誠合著的《墾丁國家公園考古民族調查報告》載:「公園區內六十處以上的史前遺址,不少保存良好而重要,如…南仁山、鹿寮溪、溪仔口、佳洛水等石板屋遺世,皆為重要遺址。」至於對這個遺址的記錄只有:「鹿寮溪遺址(LLS),位於屏東縣滿州鄉長樂村,可沿港口溪之支流欖仁溪東北行,至欖仁溪聚落後步行沿溪入山約4.5公里,到達遺址地。其屬鹿寮溪流城,在埤亦山主峯西南麓,海拔高度約170公尺。

13607048_1360447040636625_3035049452986526904_n.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1012153.JPG

魚藤是台灣中低海拔常見的蔓藤植物,更是早期原住民常利用的狩獵植物,這種藤本植物含有一種無色、無味的魚藤酮Rotenone)結晶化合物只要在溪水中搥打魚藤魚藤酮Rotenone)溶入溪水中便可讓魚蝦暫時昏迷,但因毒性低、不易產生耐藥性也不會污染環境,不僅被許多原住民族拿來捕魚,漢人也會取來使用。

連橫的《台灣通史》載「魚藤:葉並生,性毒,服之死。鄉人用以毒魚。」不僅說明了魚藤毒魚的歷史相當悠久,更讓大多數人對魚藤的認知,僅限於「毒魚」的功能而已。

可能就因為這個原因,我第一次接觸到疏花魚藤時直接的反應就是也是另一種可毒魚的魚藤?查了許多資料,普遍的說法也都是根可為魚藤之代用品。

P5032546.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jpg

【本文介紹的不只是一個有機果園的產品,更因園主的多角經營,不僅建立了火龍果獨一無二的價值,更和社區的生態旅遊結合,讓小小的果園成了可採果兼DlY,更能認識地方文化與歷史的好地方!】

2.jpg

火龍果的身世

儘管火龍果來到台灣的歷史,有人認為是:「1645年荷蘭人將自花不親和的火龍果帶到台灣…」,同時「後來有傳教士把黃肉的火龍果帶進台灣,但年份已不可考,只有在台東地區留下一棵火龍果的百年老樹…。」,但那只是火龍果的進親,結實率低而沒有繁殖下來。現今廣受歡迎火龍果,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在1983年前後,有農友從越南引進白肉的火龍果,此後又有人陸續從中南美洲引進不同的種原,才正式台灣栽種火龍果的歷史。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2.JPG

【本文介紹的「飛魚一夜干」為恆春半島東岸獨特的飛魚加工法,從旭海一路往南,港仔、片埔、九棚、海墘、港口、啞狗海…等聚落,都有不少漁人把握這上天賜予的海味。但每位漁家的加工方法都不同,口味和價格也有不同,值得各位電話洽詢選購!此外,同期的產品還有鬼頭刀、芭蕉旗魚…等,也都歡迎朋友們訂購!】

3.JPG

飛魚的訊息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有「晚清台灣三寶」之稱的樟,在許多研究中,都被認為是北部客家人重要的產業,或認為是台灣中北部山區的主要物產,南台灣的樟腦就較少為人們所提起,許多探討恆春人文產業的著作或論文,也鮮少有人提及過樟腦產業,好像它從來不曾出現在恆春半島似的。

事實上,台灣的樟腦事業最早是從南而北開始的,相傳鄭芝龍就曾經到大員交易過樟腦。鄭成功領台後,帶來許多樟、泉、粵藉移民,原本盛行在漳州的小灶法製腦技術,也隨著移民來到台灣。清初仍以小規模的人工開採,大都集中在南台灣的山區,不僅隨時可能遭到「番害」開採也相當辛苦,黃叔璥著《台海使槎錄》載:「至樟枋、厚力木在鳳、諸內山,鳥道羊腸,澗溪阻隔,僱匠砍鋸、僱夫肩運,動輒經月,泥淖尤難計日。」

2.JPG

清廷對原住民採取封禁政策,禁止漢人私入「番界」,但還是有不少為了伐樟熬腦而無視禁令,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鳳山縣便因逮捕熬腦(私煎)者百數十人,引發了朱一貴事件,藍鼎元著《平台紀略》載:「辛丑(康熙59年),鳳山令缺,郡守王珍攝縣篆,政委次子,徵收苛刻。以風聞捕治盟歃及違禁入山斫竹木者,囚繫百餘人;奸匪藉為口實,搖惑人心。」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本文介紹的「正宗港口茶」的雪梨種茗茶,由於茶農沒有行銷概念,圓茶罐上雖印了「正宗港口茶」的字樣,卻無法讓消費者區分出雪梨種港口茶和一般港口茶之別,因此特別為文推薦,並提供五十組傳統白紙包裝,蓋上朱印為紀的復古版,供朋友們訂購!】

2.JPG

港口茶的品種

清代末葉到日本時代,為濁水溪以南唯一產茶地的滿州鄉港口村,所出產的港口茶,被譽為恆春三寶之一,且因港口茶的茶園直接面海,因此更增其特色,屠繼善修《恆春縣志》說:「港口茶:距縣東二十里,地臨海,產茶亦不多,色、香、味三者與羅佛茶相似」。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JPG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瓊麻便成了「恆春三寶」中的第一寳,加上現在的恆春半島,從海濱到山林間,到處都可看見它的身影,因此讓許多人誤以為瓊麻自古生長在這個半島,事實上它是日本時代才引進到台灣的經濟作物,主要作為採纖製纜之用。

2.JPG

最早引進瓊麻的美國領事Devitson(達文生),他是在日本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從中美洲引進試植於台北農事試驗所,隔年日本技師田代安氏將瓊麻幼苗移植於恆春熱帶植物特殊育場,也就是第二號母樹園(港口母樹園)試種,成效相當良好,於是推廣到恆春半島各地,但直到今天,大多數探討瓊麻的文獻,都不忘提及「在纖維植物中尤以殖育台灣之瓊麻之原始母株最具代表。」

3.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