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醋是什麼?

醋是台灣很常見的一種食物,角色卻大不相同,大多數人用來做為沾醬,吃水餃沾白醋,吃麵加烏醋…,更有不少人在烹飪中加入一些醋,這些常用的醋一瓶大的五、六十元,家家戶戶幾乎向廚房裡大多少不了它,另一種則是被宣說用來養生甚至是減肥的醋,一瓶往往到六~八百元,只有少數注重養生、美容的族群間流行。

同樣是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不對,應該說是同樣都叫醋,為什麼喝法、效能和價錢…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2.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060002.JPG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這是《劉還月的小農&手製部落》第一次介紹已經量產的產品主因啤酒頭釀造的「二十四節氣啤酒」,是段淵傑、葉奕辰、宋培弘等三「位年輕的朋友,堅持自己的理念與夢想,經過不斷地試驗與調整手工釀造出每一款不同的啤酒

劉還月向來堅持,酒不只飲品,更是文化,喝酒也不該只是買醉,更是文化,尤其對有夢想並且努力實踐的釀酒人,他們的努力實踐,正是建構酒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特別在此推薦!

PA060004.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B030074.JPG

2016年,劉還月帶領了一群伙伴,在罕無人跡的恆春半島東岸熱帶季風林中工作,從燥熱的南風直到酷冷的東北季風。

幸好這樣的努力是有成果的,在這一年的歲暮將結集成《寫在古道上的族名——恆春半島東岸古道與舊社踏查旅行》,呈現給每一位關心土地、擁抱族群的朋友!

為期一年的探勘行動中,我們在恆春半島東岸的石板屋史前文化遺址中,探索「矮黑人」存在的萬千種可能性;更在路跡雜沓的古道間,努力整理出清代以降,斯卡羅族以及恆春阿美族人,如何在這片季風林與海岸線上求生存的故事。

PB030078.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插圖/劉於晴   文/劉還月

55.JPG

我在恆春半島進行《恆春半島東岸舊社遺址與古道探勘旅行》工作期間,在林試所港口工作站的後方山區,發現罕見保存至今,相當珍貴的腦灶,簡單的說就是用來升火蒸煮樟腦切成薄片的燒材灶,早期這類型的灶大多用土或石頭砌成,由於用泥土糊成的土灶熱效能較好,因此腦丁大多會願意花比較多時間去砌土灶,樟腦林較小的地方,也會只用石頭砌成而已。

港口工作站後方的腦灶,是一個僅用石頭砌成的簡單小灶,外圍250cm,長240 cm,灶口直徑90 cm,高40 cm腦灶,這個腦灶就設在小溪旁顯然是方便取水來浸泡樟木片

55~1.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酵素(enzyme)」?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有許多不同的定義。

有人認為,民間手製的「酵素」,只是用水果釀的「飲料」,只是「水果發酵液」,甚至被認為是透過發酵過程而形成的「濃縮果汁」?更多人的說法則是「酶」,是一種由蛋白質所構成,本身雖沒有生命,也無法繁殖,卻在人體內擔任催化的角色,因此如果人體缺乏酵素,體內諸多的功能都無法正常運作,因而有「酵素可維持生命」之說甚至還有人稱為生命的魔術師」。

6.jpg

酵素何以會被認為是「生命的泉源」呢?主要是所有人體必須的營養素都是分子較大的有機體,細菌和黴菌等微生物等小生物體,無法直接攝取大分子的營養源,可以分解大分子有機物的消化酵素,可以分解成單糖、甘油、短脂肪酸、胺基酸等小分子單位,利於人體吸收利用。由此可見,酵素不僅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分解…等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酵素對人體的另外一大功用,就是修補細胞。人體因某些因素細胞會病變或受損最常見的方法是用藥物殺死或感染病毒的細胞,酵素則可以提供體內細胞營養素,讓受損的細胞可以自我修補及調理,逐漸恢復細胞的機能身體機也才能逐漸恢復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小女於晴終於在眾多朋友的祝福下將於103日赴日進修

這些天雖忙著處理颱風後倒下的果木,卻一直惦念著要寫一篇短文祝褔於晴,沒想到翻箱倒櫃找於晴的照片時,竟然找到劉於晴2014年的作品欲說還休的鄉愁》這是於晴歷經過「叛逆期」與「覺醒期」之後認真自我檢討的心路歷程也是小女一直讓我心疼與心動的地方。

謝謝各界好友過去對於晴的支持更希望大家一起祝福於晴學習順利,努力建構好生命價值的基礎。

2.JPG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JPG

台灣人喜歡採食野菇,雖然經常有誤食野菇而中毒的事件發生,但總有一些人無法抵擋野菇的誘惑,其中誘惑力最大,採食最普遍的首推雞肉絲菇了。

總是被形容成「比雞肉更香甜」的雞肉絲菇,最常出現的地方是排水良好的樹林下或灌木草地、土質較鬆軟的地面,但並不是任何時間都可見到,不了解其生態的人,總會以神祕的角度視之,認定為珍稀又神秘天賜美味。

一般而言,雞肉絲菇最常出現的時機是在每年5~8月間,氣溫高於26℃以上,且在大雷雨之後出現的機率最高,但這些只是基本條件,還必須要有白蟻、雞肉絲菇和炭角菌三者的配合,才有機會長出美味可口的雞肉絲菇。

被許多菌菇類專家認為是「謎樣生態」的雞肉絲菇,生長的首要條件是白蟻,但不是任何白蟻都能培植雞肉絲菇。台灣常見的十二種白蟻中,僅有黑翅土白蟻(姬白蟻,學名為 Odontotermes formosanus)不會上家屋蛀木樑,這種台灣唯一大白蟻亞科的白蟻,主要生活在地下10~100公分的土層中黑翅土白蟻也是台灣唯一能栽培雞肉絲菇的白蟻,栽培的目的是作為重要的糧食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516.JPG

砍草的伙伴足足忙了半個小時,溪仔口的石板屋貴遺址終於完整地顯露出來,這一間不只還保留有大型的牆板和立柱,更讓我驚訝的是,「排灣文化相」石板屋的左前方,都會隔出一小間的畜養間,我在四林格舊社看過相當完整的,過去我一直認為只用立板做為區格,沒想到竟然在這裡看到有石板蓋在頂上,二塊石板雖有一塊已經稍微侵斜,但這些石板只是平置在立板之上,沒綁也沒扣,卻可以任風兩、野獸、草木侵擾數百年而不倒,實在令人驚奇。

IMG_3709.JPG

「排灣文化相」的石板屋群,幾乎每一間的左前方都有一個單獨隔出的空間,這個獨立的空間許多人都認為是儲藏室或穀倉,但我看見四林格社石板屋的小隔間,底部留有排水的圓洞,我認為這個空間另有用途。

P3040717.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應景食品就是月餅了,但傳統的月餅卻因祭祀而生,何以到了今天,成了應景而食的商品呢?早期的台灣社會,每逢中秋家家戶戶都會煎「月光餅」,就是以其又大又圓來象徵秋天的美好與圓滿,不只是最重要的祭品,更是最美妙的食品,今年〈於晴小農作,〉特別改以烘培的方式,製作品更美味、健康、好吃的特大號月餅,不僅是最獨特的祭祀品,更是最能代表圓滿與豐厚的全家共食大月餅,您何不訂一組來試試並茂嚐一番呢?】

2.jpg

為什麼要堅守「傳統」?

研究歲時節俗多年,許多人都問過我:「會照傳統的方式過年過節嗎?」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7右.JPG

恆春是台灣唯一保有四座城門與大致完整城牆的地方,加上許多宣傳資料也喜歡用「恆春古城」來稱呼,致使許多人都誤以為這個一個開發久遠的城鎮。事實上,清同治年間之前,𤩝地區都屬於「山徑陡絕,生巢窟」的「化外之地」,禁止人民進入

所謂的「禁地」只是清廷的自我設限,早在荷蘭時代便有外國人借道𤩝到後山尋金覓寶,後又有知本社人、阿美族人、馬卡道族人以及漢人,有些人只是借道而過,卻有不少人在此落戶安身,使得這個半島,成了眾多族群的交換、貿易、通婚、融合或是吞併…之地。

幾百年之後,半島上你還能見到那些族群呢?曾經是半島上重要領導者的族群,如今又何在呢?

p10~11.jpg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