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054424.JPG 

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傳說中,「有狂風時作,必至楓港而後止」寫的最是傳神。換句話說,楓港是落山風重要的分界線,楓港以南大作的狂風,過了楓港以北自然止息。

為什麼楓港會成為落山風的分界點呢?它到底是什麼風?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所介紹產品為季節性產品,加上老農生產能力有限,賣完就以有等到明年才有了,因此冬深之後才看到本文的朋友,若想訂購請務必先打電話確認好芋頭賣完了嗎?】

1.jpg 

廣受歡迎的芋

芋頭不只可做為主食,更是可炸炒、蒸食、做湯…的菜蔬,因而自古便相當受到歡迎,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便將它列入「救饑」食物,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認為是食療聖品:「芋子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莖、葉敷瘡腫、治蛇蟲咬傷。」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作者/劉還月

 

【本文介紹的是一項幾近失傳的古老手工藝,更是早期農家必備的輾穀設施——「土礱」,以及保有這項技藝的老師傅林裕祥。我承認,這有一點平反意味,因為現在的搜尋引擎,打上「土礱」能搜尋到的十之八九都是那位不被老師傅承認的「交大高材生」,做了一輩子的老師傅林裕祥,反而只有寥寥幾筆,因此特別請朋友們分享本文,以增加林裕祥老師傅的能見度!】

 2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傳統做法製成的月光餅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傳統社會的中秋節,因應用的場合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它和端午、新年併稱為年中三大節,也就是一年中三個必要全家團圓的節慶;從古老的土神祭祀來看,則是春祈秋報的秋報之期;也有人從歲時節俗的角度來看,中秋乃是年中四時中的秋時…,雖然這些說法各異,但共同的重點都是秋收成之期,家家戶戶祀土神以示感恩。

 2月光餅還是有一些市場性。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8110014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貓鼻頭公園附近,有二處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巴士海峽罹難的日軍設置的紀念場所,都設在墾丁國家公園4-1號支線道路旁:一是水泉里下泉路72號的潮音寺;二是雷打石附近的「日華親善之丘」。

 P8110023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54

關於牡丹舊社

牡丹社事件的主角牡丹社,位於牡丹溪上游的右岸,牡丹山的山腰到山頂處。漢人的文獻大都寫成貓丹社,歷史源流有二種說法;一是從茄芝來舊社分支出來的;二則可能跟斯卡羅族系出同源,《台灣地名辭書.屏東縣》載:「牡丹社先祖可能與射麻裡斯卡羅族同源,因人口增多移住恆春半島後,部分移居於シャブッャブアソ(shiabushiabuan),即牡丹山西南無名山北面山腰,海拔約三百五十公尺處。約四百六十年前,遷移至牡丹山東方海拔約三百公尺的緩傾斜地,成散居狀態,大致以當時牡丹社駐在所為中心,成三處集團部落,共約有七十二戶。約二百年前為防範牡丹路方面排灣族人的攻擊,而有四戶二十人分離移住形成女仍社。」

牡丹社事件時,位於的牡丹山東南麓的牡丹舊社,先後受到日本遠征軍中路及左翼軍的「征剿」,曾人四處逃散,日本軍隊焚屋毀社後再轉進攻擊女奶社,迫使得牡丹社人只得跟日人投降,但過不了幾年,日本領台後又因日方為了收繳原住民的武器,衍生出了「南蕃事件」,牡丹社人也參與四林格社的反抗行動,再次遭到「討伐」,部落元氣大傷,昭和8年(1933年)左右,牡丹社人才在日警的壓力下,由舊社遷到早期曾發生瘧疾而無人居住的山漥處,建立了sinvaudjan部落。

日人在這段期間,同時也要求牡丹中社及女奶社的族人遷下山,sinvaudjan部落旁另建部落,就成了現今199號縣道兩側狹長分佈的上、中、下三個部落,位於三個部落中間的為牡丹(新保將)部落,主要是原本的牡丹社人移住東北境為上牡丹部落,原先有枋山溪遷來的排灣族人女奶社也遷徙到此;西南境的下牡丹社乃是牡丹中社人的遷居地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0026629

陰曆七月最後一日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民俗釋義

陰曆七月的最後一天,相傳是關鬼門的日子,七月初一陰曹地府放出的孤魂野鬼,在陽間飽餐盛宴了一個月,都得回到陰間,再由地藏王菩薩把鬼門關起。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5997

三芝海岸大面積的藻礁,自古以來便是人們取來製造石灰的原料,因此在沿海地區,常可見到用來燒製石灰窯,如今雖僅剩少數二個位於圓窗海邊,卻是見證三芝在石灰生產史上重要地位的重要文物。

 DSCN5998

石灰的生產乃是取生於潮間帶上的藻礁,也就是咾咕石,首先窯底留幾道火溝,舖以乾草木材或易燃的稻草,上鋪一層煤炭再疊一層咾咕石,如此交疊直至窯頂為止,便可點火燒窯,一次約需七、八個小時左右,停火後要先等待咾咕石冷卻後,才可取灰出窯,同時也要潑冷水讓灰快速冷卻,再以細目網篩粉去除雜質,如此每窯可燒出約1520公斤的石灰。

 DSCN6000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

【本文所介紹產品秋冬季新鮮出產,但因數量有限,請提早訂購。此外,為因應中秋節送禮之需,特別推出中秋小農樸素禮盒,內裝有機椴木香菇(乾)120g,有機黑木耳(乾)160g,售價500元。(可代寄到全台各地,內容物也可以只裝香菇或木耳一種產品,請將需求直接和打赫史洽談。)

 5

歷史上的「香菇」

香菇是世界著名的食用真菌,食用的部份為香菇子實體,子實層上有菌褶,子實層下有蕈柄,傘形的菌蓋,直徑3~6公分,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菌褶白色,菌柄黃色,看起來狀似一把小傘,由於含有香菇精,這種獨特的香味物質會形成的菇香,因而乃有「香菇」之稱,此外也被稱為冬菇、香蕈、花菇、椎茸…等。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民間信仰有「上元」、「中元」及「下元」三節,崇祀的是三官大帝,也就是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這個自然信仰,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覲禮篇》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2

原本專屬於皇帝的「祭天」之禮,到了東漢時,才被張陵創立的五斗米教(天師道)借用,他認為人們如果遭遇到疫疾或災禍,必定是得罪天、地、水三界而來,必須將病患或者遇災之人的姓名及罪過之意,寫成三份疏文,「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也就是一份放在高山上,一份埋藏在地下,還有一份沉入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告解,並祈求三官的庇佑以獲安康。

文章標籤

劉還月的避秦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