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人氣 |
2016-08-17 |
誰會到出風鼻來普渡?──恆春半島東岸最特殊且最富歷史意義的普渡活動
|
(2101) |
2016-08-10 |
人文與風景的完整建構──《寫在珊瑚礁岩的歷史》導讀
|
(120) |
2016-07-27 |
風土的溫厚,人文的關懷──恆春半島人文史蹟、風物產業三書作者自序
|
(281) |
2016-07-11 |
遙遠的鹿寮溪,飃渺的石板遺址
|
(942) |
2016-07-04 |
疏花魚藤ⅤS「水藤」?
|
(5166) |
2016-06-22 |
火龍果種豬朥束,可吃可用兼旅遊──滿州鄉斯卡羅族後裔手創的「火龍果傳奇」
|
(1026) |
2016-05-29 |
飛魚,可以有多少名字?幾種吃法?——恆春阿美族人創新的「飛魚一夜干」
|
(4335) |
2016-05-28 |
恆春的樟腦、殘存的腦灶
|
(788) |
2016-05-19 |
茶名雪梨種港口,復古包裝討人喜——滿州鄉港口村獨一無二的「正宗港口茶」
|
(15070) |
2016-05-11 |
失落的瓊麻歲月,僅存的編繩人生──認識瓊麻及瓊麻產業,兼介恆春半島最後的編繩工廠
|
(13671) |
2016-04-06 |
「餘生」的部落,再生的編織工藝品──川中島與「川中島農工藝坊」的驚奇
|
(823) |
2016-04-02 |
外人眼中的恆春阿美族
|
(321) |
2016-03-09 |
到滿州吃鱟仔筍,風土餐飲最對味──屏東恆春半島的特色食材「鱟仔筍」與滿州陳秋枝的風土料理
|
(2080) |
2016-02-25 |
恆春阿美北遷何處?
|
(959) |
2016-02-04 |
立春草木新,四時之卒始
|
(942) |
2016-01-21 |
峨眉桶柑稱第一,自然農法唯二農──張文鑫、李聲達自然農法種植的安全年柑,自食、送禮最佳首選
|
(4432) |
2015-12-24 |
「紅仁蛋」的身世,「鹹紅土」的秘密──屏東車城四重溪潘氏農場的紅仁鹹鴨蛋與溫泉鹹蛋DIY教學
|
(21923) |
2015-12-21 |
滿州縱谷的「老佛番」與「阿眉番」
|
(2382) |
2015-12-09 |
來自養殖場的海水魚,有誰可以讓您信任?——屏東佳冬塭仔漁村年輕漁民徐秉鐸養殖的安全、無毒水產品
|
(7787) |
2015-12-08 |
和「土蕃」結盟的客家人
|
(1575) |
2015-12-04 |
捕鯨人剛來過,您遇見了嗎?──2015~2016劉還月恆春半島人文旅行三書全台新書演講會,熱切歡迎您的參與
|
(127) |
2015-11-29 |
大板埒的變遷
|
(552) |
2015-11-28 |
關於2015~2016劉還月恆春半島三書全台新書演講會的標題
|
(194) |
2015-11-26 |
下元祀水官,解厄迎來春
|
(775) |
2015-11-23 |
恆春那來的阿美族人?
|
(4045) |
2015-11-19 |
半島子民的艱苦茶
|
(849) |
2015-11-10 |
落山風下種蘿蔔,「牛杙仔」有擋頭──恆春半島當季限量生產的「牛杙仔」蘿蔔,立刻下訂才能品嚐到凡間鮮美極味
|
(3306) |
2015-10-31 |
北埔平安戲大閹雞比賽
|
(1070) |
2015-10-22 |
清代文獻中的「大耳人」
|
(600) |
2015-10-18 |
天使眼淚下的雨來菇——滿州鄉專業栽培的「雨來菇」,嚐鮮正是時候
|
(3767) |
2015-10-13 |
那裡來的落山風?
|
(773) |
2015-10-06 |
烈嶼芋香而鬆綿,寬腸胃且療煩熱──金門烈嶼后井老農傅金塔自種,無毒健康的烈嶼芋,特別推薦給懂得食芋的朋友!
|
(1570) |
2015-09-30 |
什麼人在乎真正的「土礱師」是誰?——苗栗南庄大南埔製作土礱的林裕祥老藝師
|
(5976) |
2015-09-25 |
大餅拜月光,報答天與地——客家人中秋祀土神和月光的月光餅
|
(2350) |
2015-09-18 |
潮音寺與日華親善之丘
|
(1504) |
2015-09-15 |
2015劉還月的工作旅行【舊社探勘6】牡丹舊社今何在!──「恆春半島三書」計畫結束前最後一個舊社探勘行程
|
(247) |
2015-09-12 |
祭地藏王,託管眾鬼
|
(442) |
2015-09-10 |
三芝石灰窯
|
(237) |
2015-09-02 |
香氣沁脾椴木菇,補氣耐飢黑木耳──苗栗南庄八卦力部落打赫史生產的有機椴木香菇和有機黑木耳
|
(2053) |
2015-08-27 |
上元、中元、下元拜什麼?──民間信仰中「三元節」所反應的歲時意義
|
(67943) |
2015-08-22 |
〈2015劉還月的人文私塾秋季班〔生活實用歷史系列Ⅱ〕〉歷史的幽闇?現實的投影?──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到清廷治台的十四堂課
|
(105) |
2015-08-17 |
蚊蟀庄外的敬聖亭
|
(445) |
2015-07-28 |
「苦盡甘來」港口茶,山風形塑天然味——滿州鄉港口村風味特殊的「港口茶」
|
(2446) |
2015-07-27 |
八瑤灣沙丘海岸
|
(1063) |
2015-07-24 |
發粄與「假柿子」
|
(2488) |
2015-07-10 |
多元族群譜民謠,再生滄桑老月琴——恆春地區的民謠與最後的手工製造月琴
|
(5516) |
2015-07-07 |
小暑一聲雷,翻轉倒黃梅
|
(930) |
2015-07-06 |
龜山上的木鱉子
|
(5992) |
2015-06-24 |
夏季麻油最香醇,西台地上傳百年——恆春半島西台地上的珍貴手製黑麻油
|
(777) |
2015-06-18 |
端午本為「四時」中的夏時
|
(4055) |